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媮息的意思、媮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媮息的解釋

偷生;苟安。 清 唐孫華 《夏重談金陵舊事》詩:“ 江 表張黃旗,王氣銷赤幟。媮息僅一年,傳聞有二異。” 金一 《心聲》:“于斯時也,僝焉媮息,簡焉不得日,乃有警旦之士,喚大魘而使之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媮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媮”和“息”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綜合理解:

  1. “媮”的含義:

    • 本義為“苟且”,即馬虎敷衍、得過且過,缺乏嚴肅認真的态度。例如《左傳·襄公三十年》有“晉未可媮也”之句,杜預注:“媮,薄也。”引申為輕視、怠惰之意。
    • 亦通“偷”,表示“偷盜”或“暗中取用”。但在“媮息”一詞中,主要取其“苟且”之義。來源:《漢語大詞典》“媮”字條、《古代漢語詞典》。
  2. “息”的含義:

    • 本義指呼吸時進出的氣息,如《莊子·逍遙遊》中的“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引申為“生存”、“存活”、“生長”,如《周易·乾卦》:“君子以自強不息。”也指“休息”、“停止”,如《詩經·召南·殷其靁》:“莫敢遑息。”在“媮息”中,“息”主要指“生存”、“喘息”。來源:《漢語大詞典》“息”字條、《說文解字》。
  3. “媮息”的整體釋義:

    • 結合“媮”的“苟且”義和“息”的“生存”、“喘息”義,“媮息”意指苟且偷生、勉強維持生存。它形容一種在艱難或屈辱的環境中,缺乏尊嚴或長遠打算,僅僅為了活下去而勉強支撐的狀态。
    • 例如,在描述身處亂世或強權壓迫下的人們時,常用“媮息”來形容其卑微求存的境況。如《宋史》或後世文人的作品中可見此類用法(如清代方苞《獄中雜記》雖未直接用“媮息”,但描述了類似狀态)。來源:綜合古漢語詞彙學及古代文獻用例(如《宋史》、明清文集)。

“媮息”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古漢語詞彙,核心意思是苟且偷生,強調在不利環境中缺乏氣節或進取心,僅以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存為目标。其使用多見于描述曆史或文學作品中人物在困境下的生存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媮息”一詞可能存在拼寫誤差,因為在現有權威資料中未找到該詞的确切釋義。以下是三個字形或發音相近的詞語解釋,供您參考:

  1. 瞚息(shùn xī)
    指極短的時間,與“瞬息”同義,常用于古文表達時間短暫。例如:“成敗在瞚息之間”。

  2. 孶息(zī xī)
    法律術語,分為兩類:

    • 天然孶息:如樹上果實、家畜幼崽,需與原物分離後獨立存在;
    • 法定孶息:如存款利息,因法律關系産生。
  3. 哱息(bō xī / pò xí)
    拟聲詞,模拟打噴嚏聲,見于元雜劇《小孫屠》:“哱息!今日眼跳,有些不好”。

建議:
若需進一步确認,請核實原詞出處或提供更多上下文。若涉及古文或專業領域,可查閱《辭海》《法學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富尊榮白雲篇包圍标幟痹痼禅祚赤骨力尺錦慈眼帝名罰規蹯跚棐德頫領富室子幹暵膏泉稿書拐杖貫越海翻後者隳節敗名獲伽狓甲胄吉德接取金閨籍進給量集散地霁色機勢居安思危匡翊露妝棉綢孽豎烹分偏畸耆耄勸譬戎馬戎政飒爾三乾賞愛眚妖時霖水流花謝宿隙太平令桃心藤蘿拖宕枉道相獘項縮顯曠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