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翊的意思、匡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翊的解釋

匡正輔佐。 南朝 陳 徐陵 《代陳司空答書》:“但帝子承制,非為乏主;冢宰匡翊,寧俟長君?雖則未學,頗聞前載。”《舊唐書·李峘傳》:“時 峴 為 鳳翔 太守,匡翊 肅宗 ,兄弟俱効勳力。” 明 徐複祚 《投梭記·卻說》:“丈夫澡髮常思奮,奈時艱轉難匡翊。荷君恩深慚屍素,補天何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匡翊”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匡”和“翊”兩個字組成,主要用于書面語和正式場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曆史淵源。其核心含義是輔佐、扶助、匡正,常特指在政治或重要事務上對君主、國家或正義事業進行輔助和糾正。

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字義分解:

    • 匡 (kuāng): 本義指方正、糾正。《說文解字》釋為“飲器,筥也”,後引申為“正”、“糾正”、“輔助”、“救助”等義。例如:“匡正”(糾正)、“匡救”(匡正救助)、“匡扶”(匡助扶持)。
    • 翊 (yì): 本義指飛的樣子,後主要用作“輔佐”、“幫助”、“恭敬”之義。《說文解字》釋為“飛㒵(貌)”,但其輔助義在古籍中廣泛應用。例如:“翊贊”(輔佐贊助)、“翊戴”(輔佐擁戴)。
  2. 合成詞義:

    • 匡翊 (kuāng yì): 将“匡”的“匡正、輔助”與“翊”的“輔佐、幫助”之意結合,強調在輔助的同時進行匡正、扶助的同時予以糾正。它描述的是一種積極、主動且帶有糾正偏差性質的輔佐行為,通常用于臣子對君主、賢士對國家或正義事業的輔助。其核心意思是匡正輔佐,扶助糾正。
  3. 典籍用例與權威釋義:

    • 《漢語大詞典》(權威辭書): 明确收錄“匡翊”詞條,釋義為“匡正輔佐”。這是對該詞最權威、最标準的現代漢語釋義來源。
    • 《後漢書·劉陶傳》: “(陶)上疏曰:‘……斯實中興之良佐,國家之柱臣也。宜還本朝,挾輔王室,上齊七燿,下鎮萬國,臣敢瞽言,庶禅萬一。’書奏,帝覽而善之,即征陶為侍中,匡翊王室。” 此例中,“匡翊王室”指輔佐并匡正(東漢)王朝。
    • 《宋史·列傳》: 史書中常出現大臣“匡翊聖躬”、“匡翊朝政”等表述,均指臣子對皇帝或朝廷政務的輔佐與匡正。

“匡翊”是一個莊重的書面詞彙,意為匡正輔佐、扶助糾正。它強調在提供幫助和支持的同時,能夠明辨是非、糾正錯誤或偏差,引導被輔助的對象(如君主、國家、事業)走向正确的方向。其使用場景多與政治、曆史、重大責任相關,體現了輔佐者的忠誠、智慧和擔當。

引用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匡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uāng yì,其核心含義為匡正輔佐,主要用于描述對他人的扶持或對事業的輔助支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用法與示例

  1.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多用于描述臣子輔佐君主或能人支持賢者,例如:

    • 《舊唐書·李峘傳》提到“兄弟俱効勳力,匡翊肅宗”;
    • 明代徐複祚《投梭記》中“奈時艱轉難匡翊”。
  2. 現代場景
    可引申為對有志之士的支持,如“他匡翊青年創業者實現理想”。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


四、權威來源與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如“匡翊”與“翊運”“扶翊”的關聯),可參考《漢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拔萃出羣白端背離鞴繩變機編入逼陡秉燭夜遊纏疾程門立雪傳繕春冰摧錯呆獃獃大王父等志跌跌撞撞東籠獨峯駝二郎作相乏竭鬼蛱蜨寒慘慘悍戰驩浃家火簡勞誡勵進夥酒铛刊石犒勞奎墨禮賓列列森森龍雒侯論兵莫逆于心木馬子乜邪旁道傾杯樂泣岐路求過于供耆賢仍幾瑞霭僧會拾栌時阙收胔戍栅庶威套筒踏實填河頽弊問斷鮮膚下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