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媮息的意思、媮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媮息的解释

偷生;苟安。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 江 表张黄旗,王气销赤帜。媮息仅一年,传闻有二异。” 金一 《心声》:“于斯时也,僝焉媮息,简焉不得日,乃有警旦之士,唤大魘而使之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媮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媮”和“息”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综合理解:

  1. “媮”的含义:

    • 本义为“苟且”,即马虎敷衍、得过且过,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例如《左传·襄公三十年》有“晋未可媮也”之句,杜预注:“媮,薄也。”引申为轻视、怠惰之意。
    • 亦通“偷”,表示“偷盗”或“暗中取用”。但在“媮息”一词中,主要取其“苟且”之义。来源:《汉语大词典》“媮”字条、《古代汉语词典》。
  2. “息”的含义:

    • 本义指呼吸时进出的气息,如《庄子·逍遥游》中的“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引申为“生存”、“存活”、“生长”,如《周易·乾卦》:“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指“休息”、“停止”,如《诗经·召南·殷其靁》:“莫敢遑息。”在“媮息”中,“息”主要指“生存”、“喘息”。来源:《汉语大词典》“息”字条、《说文解字》。
  3. “媮息”的整体释义:

    • 结合“媮”的“苟且”义和“息”的“生存”、“喘息”义,“媮息”意指苟且偷生、勉强维持生存。它形容一种在艰难或屈辱的环境中,缺乏尊严或长远打算,仅仅为了活下去而勉强支撑的状态。
    • 例如,在描述身处乱世或强权压迫下的人们时,常用“媮息”来形容其卑微求存的境况。如《宋史》或后世文人的作品中可见此类用法(如清代方苞《狱中杂记》虽未直接用“媮息”,但描述了类似状态)。来源:综合古汉语词汇学及古代文献用例(如《宋史》、明清文集)。

“媮息”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古汉语词汇,核心意思是苟且偷生,强调在不利环境中缺乏气节或进取心,仅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为目标。其使用多见于描述历史或文学作品中人物在困境下的生存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您查询的“媮息”一词可能存在拼写误差,因为在现有权威资料中未找到该词的确切释义。以下是三个字形或发音相近的词语解释,供您参考:

  1. 瞚息(shùn xī)
    指极短的时间,与“瞬息”同义,常用于古文表达时间短暂。例如:“成败在瞚息之间”。

  2. 孶息(zī xī)
    法律术语,分为两类:

    • 天然孶息:如树上果实、家畜幼崽,需与原物分离后独立存在;
    • 法定孶息:如存款利息,因法律关系产生。
  3. 哱息(bō xī / pò xí)
    拟声词,模拟打喷嚏声,见于元杂剧《小孙屠》:“哱息!今日眼跳,有些不好”。

建议:
若需进一步确认,请核实原词出处或提供更多上下文。若涉及古文或专业领域,可查阅《辞海》《法学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腤头败功罢羸绑解罢牛半自耕农虣虐飙发裱匠冰丝絃柴竈承天之祜崇基大门官弟妇东冈动换二萧伐山飞桨废王飞翔阜蕃股份合作制固陋害夏黑爪横拖竖拉黄炎培缓决磵户假手于人脊骨精力蟼蟇橘酒坑害鳞爪蒙松门摊麋捐明哲冥职难鸣孤掌内姻樵讴泣麟悲凤求名求利三般儿申覆圣日设事社友寿毫衰朽疏疏拉拉书素贴利枉谤萎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