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孽豎的意思、孽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孽豎的解釋

6*惡的壞人。《新唐書·李绛傳》:“今孽豎就禽,方收威柄,遽以偏将莅本軍,綱紀大紊矣!”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孽豎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孽豎”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niè shù,其核心含義指代邪惡且不知悔改的壞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字義解析

    • 孽(niè):本義指罪惡、惡行,如“造孽”或“罪孽”。
    • 豎(shù):原意為直立,此處引申為頑固、難以改變的狀态,暗含貶義。
      兩字組合後,形容作惡多端且毫無悔意的人,帶有強烈的道德批判色彩。
  2. 深層含義
    該詞不僅描述“壞人”,更強調其執迷不悟的特質,常用來指代危害社會或群體的惡人。例如《新唐書·李绛傳》中“今孽豎就禽”一句,即以“孽豎”指代被擒獲的奸邪之徒。

  3. 使用場景
    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正式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通常用于強調對惡行的強烈譴責。

  4. 近義詞與延伸
    類似表達包括“奸佞”“惡棍”等,但“孽豎”更突出“不知悔改”的頑固性。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新唐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孽豎的意思

「孽豎」是一個漢字詞,可以指代不孝的人、作惡多端的人,也可以表示一種壞人、惡人的形象。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常見于文言文及古代小說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孽豎」包括兩個部首,即「孑」和「立」。其中,「孑」是一個自成部首的字,表示孩子;「立」是一個常用的部首,表示站立。

根據部首,我們也可以拆分「孽豎」的筆畫。其中,「孑」有一畫,「立」有五畫,所以整個字總共有六畫。

來源和繁體

「孽豎」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小說《水浒傳》,其中的一個角色叫做孽羅長,他的綽號是孽豎。

在繁體字中,「孽豎」的寫法為「孽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孽豎」的字形稍有不同。具體而言,「孑」的上面有一個小點,表示孑字是由人字旁演變而來;「立」的右側有一個小彎曲,形似現代漢字的「音」字。

例句

1. 這個孩子十分不孝,被鄰居們稱為孽豎。

2. 小說中的孽豎作惡多端,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孽子、孽障、豎子

近義詞:惡人、壞人、不孝之人

反義詞:孝子、善人、良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