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聘的意思、通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聘的解釋

(1).互相遣使交好。《東周列國志》第四回:“傳六世至 襄公 ,以勤王功封 秦伯 ……定都於 雍 ,始與諸侯通聘。” 章炳麟 《訄書前錄·客帝匡謬》:“亦猶 乾隆 之世, 英吉利 嘗一通聘,而遽書之以為入貢之藩雲爾。”

(2).舊時稱男家向女家緻送訂婚財禮。《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這事也沒有十天八天一月半月的耽擱,一切下茶,通聘,奠雁,送妝,都在今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聘,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在古代文獻和特定語境中使用,其核心含義指國家或諸侯之間互相派遣使者進行訪問、問候或締結友好關系的行為。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指古代諸侯國之間或國家之間互相派遣使者進行聘問。這是一種正式的外交禮儀活動,旨在溝通信息、維系邦交、表達友好或締結盟約。其行為本身象征着國家間的和平往來與相互承認。

二、詞義分解與來源

  1. “通”: 本義為通達、沒有阻礙,引申為互相往來、交流溝通。
  2. “聘”: 本義為訪問、探問,特指古代諸侯之間或天子與諸侯之間派遣使者進行的問候。古代“聘”禮有嚴格等級和儀式規定。
  3. 合成詞義: “通聘”即“互通聘問”,強調雙向、對等的使者往來關系。此用法多見于記載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間外交活動的史籍。

三、曆史背景與應用場景

四、現代引申與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通聘”一詞已非常罕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曆史、外交史、禮儀制度或引用古籍的學術著作、文學作品中。有時在特定語境下,可引申比喻為不同領域、團體或個人之間高規格、正式的互訪與交流。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對“通聘”有明确釋義,指“互通聘問”。可在其官方網絡版或授權數據庫中查詢:漢語大詞典網絡版 (需訂閱訪問,釋義可靠)。
  2. 《辭海》(第七版): 雖未直接收錄“通聘”詞條,但在“聘”字條下詳細解釋了古代“聘”禮(包括諸侯間的聘問),是理解“通聘”背景的重要依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收錄“通聘”詞條,釋義為“互通聘問”。該書是研究古代漢語詞彙的權威工具書。商務印書館出版。

網絡擴展解釋

“通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互相遣使交好
    指國家或諸侯之間通過派遣使者建立友好關系。例如:

    • 《東周列國志》提到秦國“始與諸侯通聘”,即秦國與其他諸侯國開始互派使者往來。
    • 章炳麟在《訄書前錄·客帝匡謬》中以“英吉利嘗一通聘”為例,描述清朝與英國的外交互動。
  2. 舊時訂婚財禮的稱謂
    指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贈送訂婚財物的傳統習俗。例如:

    • 《兒女英雄傳》中記載婚禮流程時提到“通聘”與下茶、奠雁等儀式并列,均屬訂婚環節。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語境。其含義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通常第一義項用于外交場景,第二義項則涉及婚俗禮儀。

别人正在浏覽...

阿阇八才百舌之聲版帳錢陂埭表疏重合楚老楚薮啐罵大雨滂沱鍛矢二婚郎方興未已放責伏軍告語茖蔥鼓扇河華河目海口宏域簧口利舌會心侶惠政箭房解任敬謹季秋吉土酒葫蘆絶統濬波看賬先生空擋裡程碑隸卒隆起輪轓蠻畜毛孩沒代門市彌陀偏門掐尖落鈔強陣沙衍舌本世儒私為隨河打淌損惠鐵腥瓦殶五官享鼎祥曆閑夭夭小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