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奏章。《宋書·袁顗傳》:“ 顗 反意已定,而糧仗未足,且欲奉表於 太宗 。 顗 子秘書丞 戩 曰:‘一奉表疏,便為彼臣,以臣伐君,於義不可。’ 顗 從之。”《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四夷來朝,臨軒則受其表疏,升于西階而奏。”
“表疏”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古代文書含義 指臣子向君主進呈的奏章類文書,屬于正式公文。
現代引申含義(較少用) 個别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表面疏離的态度”,形容言辭或行為冷淡。
權威性建議: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語境中,“表疏”應優先采用奏章釋義;若涉及現代漢語比喻用法,建議補充語境說明以避免歧義。
《表疏》是一個詞語,指的是在人際關系中故意保持一定的距離或冷漠的态度,不與他人過多交流或交往。
《表疏》可以拆分為「⺊」(辶)和「言」兩個部首,其中「⺊」表示走路的腳步,「言」表示說話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有3畫,言有5畫)。
《表疏》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并不屬于古代漢字。它是由現代漢語詞彙組合而成的,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由于《表疏》是一個現代詞彙,所以古時并沒有一個獨立的寫法。但是它的兩個組成部分「⺊」「言」在古代的寫法和現在基本沒有變化,可以按照古代的寫法寫出來。
1. 他對陌生人總是表疏的,很少主動和人搭話。
2. 她的臉上總是帶着一種表疏的神情,很難親近。
1. 表現:顯示自身特點或情感。
2. 疏遠:與人之間關系逐漸疏遠,不再親近。
3. 表露: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4. 冷漠:對人冷淡、不關心。
1. 冷淡:對人冷漠、冷漠無情。
2. 疏離:與人之間關系疏遠、疏遠無情。
3. 隔膜:感情或距離上産生隔閡。
1. 親近:與人關系親密,彼此親近。
2. 接觸:與人進行交流或交往。
3. 傾心:對人産生好感或喜歡。
4. 衷心:心意真摯、真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