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官的意思、五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官的解釋

[facial features;five sense organs of ears,eyes,lips,nose and tongue] 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臉部器官

五官端正

詳細解釋

(1).五行之宮。古代傳說中的五神。《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 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 後土 。”

(2).分司天、地、神、民、類物的五種官職。《國語·楚語下》:“於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 韋昭 注:“類物,謂别善惡、利器用之官。”

(3). 殷 周 時分掌政事的五個高級官職。《禮記·曲禮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衆。” 鄭玄 注:“此亦 殷 時制也。”《周禮·春官·小宗伯》:“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頒之于五官,使共奉之。”按:此指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商君書·君臣》:“聖人列貴賤,制爵位,立名號,以别君臣上下之義。地廣,民衆,萬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

(4).泛指百官。《急就篇》卷一:“諸物盡訖五官出。”

(5).古代宮中女官名。《孔子家語·辯政》:“ 齊君 為國,奢乎臺榭,淫于苑囿,五官伎樂,不解於時。”《漢書·元後傳》:“公聘取故掖庭女樂五官 殷嚴 、 王飛君 等,置酒歌舞。” 唐 羅虬 《比紅兒》詩:“ 應緣 近似紅兒貌,始得深宮奉五官。”

(6).指五官中郎将。《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 宋 王千秋 《賀新郎·石城吊古》詞:“遂但見 蜀 吳 烽舉,緻使五官伸腳睡,喚諸兒畫取長陵土。”按,此指 曹丕 。 丕 建安 間曾任五官中郎将。參見“ 五官郎 ”。

(7).司曆之官。《舊唐書·職官志二》:“ 乾元 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新唐書·百官志二》:“ 武後 長安 二年,置挈壺正。 乾元 元年與靈臺郎、保章正、司曆、司辰,皆加五官之名。”曆代至 清 ,皆設此官。

(8).人體五種器官。耳、目、鼻、口、形。或謂耳、目、鼻、口、心。《荀子·天論》:“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荀子·正名》:“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之而無説。” 楊倞 注:“五官,耳、目、鼻、口、心也。”

(9).人體五種器官。中醫學謂鼻、目、口、舌、耳。《靈樞經·五閱五使》:“五官, 歧伯 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脣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

(10).人體五種器官。指眼、耳、鼻、喉、口。如:五官科。

(11).人體五種器官。通常指耳、目、口、鼻、身;亦多用以指臉上的器官。 清 沉複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不維氣候迴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迴異。” 老舍 《四世同堂》二:“勻稱的五官四肢,加上美妙的身段,和最款式的服裝,他頗象一個華麗光滑的玻璃珠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官”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均源自古代中國對人體的觀察與認知體系:

一、生理學與醫學層面的基礎含義

指人體面部的五種感覺器官,即:

  1. 眼(目):視覺器官,負責接收光線信號。
  2. 耳:聽覺器官,感知聲音振動。
  3. 鼻:嗅覺器官,辨别氣味。
  4. 口(舌):味覺與言語器官,感受味道并輔助發聲。
  5. 舌:部分語境下與“口”并列,強調味覺功能(注:現代漢語常将“口舌”合并指代)。

    此定義源于人體生理功能分類,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解釋。例如“五官科”即指診治這些器官疾病的醫學分科(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相學與文化引申含義

在傳統相術(面相學)中,“五官”被賦予象征意義,分别對應命運的不同維度:

  1. 耳為“采聽官”:主壽祿與智慧。
  2. 眉為“保壽官”:主健康與性情。
  3. 眼為“監察官”:主洞察力與貴賤。
  4. 鼻為“審辨官”:主財富與事業。
  5. 口為“出納官”:主福祿與人際。

    此體系将五官特征與命運吉兇關聯,常見于民俗文化(參考《辭海》“面相”條目)。

補充說明

“五官端正”一詞中的“五官”泛指面部整體容貌的協調性,不嚴格限定于上述五種器官,而是強調視覺上的和諧美感(《漢語大詞典》釋義)。

權威來源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 《辭海》(第六版彩圖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五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以下是詳細說明:

一、現代常用含義

指人體面部的五個主要感覺器官:

  1. 眼(目):負責視覺,感知光線與色彩。
  2. 耳:主司聽覺,接收聲波振動。
  3. 鼻:嗅覺器官,辨别氣味,兼有呼吸功能。
  4. 舌:味覺核心,嘗酸甜苦鹹,輔助語言發聲。
  5. 口(唇齒):參與進食、語言表達,與舌共同完成咀嚼吞咽。

二、中醫理論中的關聯

中醫認為五官與内髒功能密切相關:

三、其他曆史與文化含義

  1. 古代官職:周代曾設“五官”官職,如司徒(民政)、司馬(軍事)、司空(工程)等,但現代已不常用。
  2. 面相學:傳統文化中認為五官形狀可推測性格或命運,例如“耳垂厚大象征福氣”等說法,屬于民俗範疇。

四、常見誤解辨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中醫髒腑理論或古代官制細節,建議查閱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宅白雲居抱柱之信背着手本婦表哥避影匿形裁什遲欠淙潨待替丹甲道謀大姨德威刁天厥地調奏董逃歌獨活反身癈疾奮身不顧歸僑痼沒滾軋寒冱喊聲涵閘回聲積牒解渴記憶猶新拘拑老儒兩鴈隨車療貧淋池陸塗率示漭漭萌生明降偏手錢串切須器略七十二候熱鬧緌緌褥套碩生殊偉孫大聖俗樂讨誅題目土崗僞托小方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