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聘的意思、通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聘的解释

(1).互相遣使交好。《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传六世至 襄公 ,以勤王功封 秦伯 ……定都於 雍 ,始与诸侯通聘。” 章炳麟 《訄书前录·客帝匡谬》:“亦犹 乾隆 之世, 英吉利 尝一通聘,而遽书之以为入贡之藩云尔。”

(2).旧时称男家向女家致送订婚财礼。《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这事也没有十天八天一月半月的耽搁,一切下茶,通聘,奠雁,送妆,都在今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聘,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在古代文献和特定语境中使用,其核心含义指国家或诸侯之间互相派遣使者进行访问、问候或缔结友好关系的行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指古代诸侯国之间或国家之间互相派遣使者进行聘问。这是一种正式的外交礼仪活动,旨在沟通信息、维系邦交、表达友好或缔结盟约。其行为本身象征着国家间的和平往来与相互承认。

二、词义分解与来源

  1. “通”: 本义为通达、没有阻碍,引申为互相往来、交流沟通。
  2. “聘”: 本义为访问、探问,特指古代诸侯之间或天子与诸侯之间派遣使者进行的问候。古代“聘”礼有严格等级和仪式规定。
  3. 合成词义: “通聘”即“互通聘问”,强调双向、对等的使者往来关系。此用法多见于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外交活动的史籍。

三、历史背景与应用场景

四、现代引申与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通聘”一词已非常罕用,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历史、外交史、礼仪制度或引用古籍的学术著作、文学作品中。有时在特定语境下,可引申比喻为不同领域、团体或个人之间高规格、正式的互访与交流。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通聘”有明确释义,指“互通聘问”。可在其官方网络版或授权数据库中查询:汉语大词典网络版 (需订阅访问,释义可靠)。
  2. 《辞海》(第七版): 虽未直接收录“通聘”词条,但在“聘”字条下详细解释了古代“聘”礼(包括诸侯间的聘问),是理解“通聘”背景的重要依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收录“通聘”词条,释义为“互通聘问”。该书是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的权威工具书。商务印书馆出版。

网络扩展解释

“通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互相遣使交好
    指国家或诸侯之间通过派遣使者建立友好关系。例如:

    • 《东周列国志》提到秦国“始与诸侯通聘”,即秦国与其他诸侯国开始互派使者往来。
    • 章炳麟在《訄书前录·客帝匡谬》中以“英吉利尝一通聘”为例,描述清朝与英国的外交互动。
  2. 旧时订婚财礼的称谓
    指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赠送订婚财物的传统习俗。例如:

    • 《儿女英雄传》中记载婚礼流程时提到“通聘”与下茶、奠雁等仪式并列,均属订婚环节。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语境。其含义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通常第一义项用于外交场景,第二义项则涉及婚俗礼仪。

别人正在浏览...

杯中绿逩逐标检标征闭锢并智不便水土鸧金叱吒獃子法派肥茂风步風饕负责干焦害民含忽好生红草慌慌黄堥回屏艰贞椒杯焦情稽礼竞发阚吼老椿老官儿里旧刘公勇绿头巾緑玉暮爨朝舂牧司耐普尔内国鸟笼泥珠瓯子攀柏批帖青袍御史七音仁兽三司时好饰巾水会输卵管属续私谶穨响诬禄勿谓言之不预也斜界西鹣东鲽螇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