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惝恍的意思、惝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惝恍的解釋

(1) [disappointed]∶失意;不愉快

步徒倚而遙思兮,怊惝恍而乖懷。——屈原《遠遊》

(2) [muddled]∶模糊不清;恍惚

視眩眠而無見兮,聽惝恍而無聞。——《史記》

詳細解釋

(1).見“ 惝怳 ”。

(2).猶敞廣。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水北胡氏園》:“有亭榭花木,率在二竇之東。凡登覽而惝恍,俯瞰而峭絶,天授地設,不待人力而巧者, 洛陽 獨有此園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惝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ǎng huǎng(部分詞典如也标注了另一讀音 tǎng huǎng,但主要含義相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失意、不愉快
    形容因不如意而情緒低落的狀态。例如:

    “步徒倚而遙思兮,怊惝恍而乖懷。” ——屈原《遠遊》

  2. 模糊不清、恍惚
    指感官或意識上的迷離不清。例如:

    “視眩眠而無見兮,聽惝恍而無聞。” ——《史記》
    “讀者沒有見過全本,便也被他弄得迷離惝恍。”


用法與擴展


來源與權威性

主要出自古代文獻如《遠遊》《史記》,現代用法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表達,強調情感或感知的模糊性。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惝恍》的意思

《惝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憂慮痛苦或疲勞而精神恍惚、昏迷不清。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心情煩亂、精神萎靡或體力不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惝恍》的拆分部首是心并串。它由10個筆畫組成。

詞語來源

《惝恍》最早出現在元代文學家鄭思肖的《鄭毗追憶錄》中,形容遊子心情沮喪、疲憊不堪。後來逐漸在文學作品中廣泛使用。

繁體寫法

《惝恍》的繁體寫法是「慞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惝恍》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由于無法找到确切的古代寫法記錄,我們無法得知具體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當他聽到噩耗時,整個人頓時陷入了惝恍之中。
2. 經過連續幾天的工作加班,他已經感到筋疲力盡,到了晚上更是操之過急,渾身惝恍。

組詞

困惝、沮喪惝恍、昏昧惝恍、心神恍惚。

近義詞

疲憊、頹廢、精神萎靡、懊喪。

反義詞

興奮、生氣、活力、振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