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躬率的意思、躬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躬率的解釋

亦作“躳率”。1.親自率領。《漢書·王尊傳》:“ 尊 躬率吏民,投沉白馬,祀水神 河伯 。” 明 文徵明 《長洲縣重修儒學記》:“知縣事 渭南 賀侯 ,躬率博士弟子釋菜於先師 孔子 。”

(2).親身實行。 唐 盧懷慎 《谏十日一朝西宮表》:“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本也。是陛下躬率此道,為天下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躬率(gōng lǜ)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躬”和“率”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為“親身帶領;以身作則,率先行動”。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解析及權威引用角度詳細說明:


一、字義解析

  1. 《說文解字》釋為“身也”,本義指身體,引申為“親自、親身”。如《論語·鄉黨》中“吾不試,故藝”,朱熹注“躬行實踐”即強調親身踐行。

  2. 《說文解字》注“率,先導也”,本義為引領、表率。如《詩經·小雅》中“率彼曠野”,意為“沿着曠野前行”。

二字組合後,“躬率”強調以自身行動為榜樣,親自引導他人,隱含領導者身先士卒的擔當精神。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躬率:親自率領;以身作則。

    例證:《漢書·東方朔傳》:“陛下躬率群臣,崇儉約,示敦樸。”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2.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台灣)

    躬率:親身率領、帶頭。

    例證:“将軍躬率士卒,深入險地。”

    (來源: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鍊接

  3. 《古代漢語詞典》

    躬率:親自帶領,率先垂範。

    例證:《後漢書·班超傳》:“超躬率将士,擊破匈奴。”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2002年)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漢書·王莽傳》

    “莽躬率儉約,以率群下。”

    意:王莽親自踐行節儉,為臣民作出表率。

  2.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太祖躬率甲兵,征讨四方。”

    指曹操親自率領軍隊征戰。


四、與現代用詞的關聯

“躬率”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可對應“身先士卒”“率先垂範” 等成語,或融入“親力親為”“以身作則”等表達,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文書,強調領導者的示範作用。


參考文獻

  1.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
  2. 台灣教育部.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線上版.
  3. 商務印書館. 《古代漢語詞典》. 2002.

網絡擴展解釋

“躬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親自率領
    指某人親自帶領或指揮群體行動。例如《漢書·王尊傳》記載:“尊躬率吏民,投沉白馬,祀水神河伯”,描述官員親自帶領民衆祭祀的場景。

  2. 親身實行
    強調以身作則,親自踐行某種行為或理念。如唐代盧懷慎在谏表中提到:“陛下躬率此道,為天下先”,指皇帝親自實踐孝道以作表率。

二、詳細解析

三、用法與例句

  1. 古代用法

    • “知縣事渭南賀侯,躬率博士弟子釋菜於先師孔子”(明文徵明),指官員親自帶領學子行祭祀禮。
    • “陛下躬率此道,為天下先”(唐盧懷慎),倡導君主以身作則。
  2. 現代延伸
    可用于形容領導者或榜樣人物的實踐精神,如“幹部整躬率物,以堅定信仰引領群衆”。

四、常見誤讀

需注意與“躬行”(親身實踐)區分:“躬率”更側重帶領他人共同行動,而非單純個人行為。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證或不同釋義,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凹崄班庭保質貝奧武甫碑像本案撥解馳驿祠堂粗誕村雞答拜砥鋒挺锷丁家鶴地毬笃行耳畔犯獵風穴鋼結構哥們乖節詭服過錯華覆花卿渾淪獲鹵狐掖建安七子吉辰積功衿服旌褒羁途坎埳棵把恐栗狂豪來源淚管掠役連環畫廟諱閩劇撲咚咚青稞麥青冥輕裝上陣認的瘮懔涉套束手就擒司人聳聽俗調問塗五數顯烈諧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