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桃李的意思、桃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桃李的解釋

[peaches and plums]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詳細解釋

(1).桃花與李花。《詩·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後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唐 張說 《崔讷妻劉氏墓志》:“珪璋其節,桃李其容。”

(2).《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後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 唐 劉禹錫 《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後詩因而繼和》:“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資治通鑒·唐則天後久視元年》:“ 仁傑 又嘗薦夏官侍郎 姚元崇 等數十人,率為名臣。或謂 仁傑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明 李東陽 《胡忠安公挽詩四十韻》:“桃李當時盛,葭莩後代連。”川劇《柳蔭記》第三場:“老朽 孟繼轲 ,設館 尼山 ,數十餘年,循循善誘,教人不倦,門前桃李,廣遍 江 南。”

(3).喻人的青春年少。 明 徐渭 《又啟嚴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清 姚鼐 《旌表貞節大姊六十壽序》:“吾嘗閲 歸熙甫 作《顧文康之女壽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豔陽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風霜之撡。”

(4).喻争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唐 李白 《贈韋侍禦黃裳》詩之一:“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宋 葉適 《周會卿》詩序:“一幹之蘭,芳香出林,豈紛然桃李能限斷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桃李(táo lǐ)是漢語中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分為以下三方面:

一、植物本義 指薔薇科桃樹與李樹的并稱。《現代漢語詞典》明确指出,桃李原指兩種常見果樹,春季開花,桃樹花色粉紅,李樹花色潔白,常并列用于描述春景,如"桃李争妍"。

二、比喻義 比喻栽培的後輩或所薦人才,語出《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後衍生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經典比喻。《漢語大詞典》引《資治通鑒·唐紀》中"天下桃李,悉在公門"佐證此義項。

三、成語衍生 "桃李滿天下"出自《資治通鑒·唐紀》對狄仁傑門生遍朝的記載,現專指教育者培養人才衆多。此成語被《中華成語大辭典》收錄為褒義用法,體現師道傳承理念。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韓詩外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校注本

《中華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桃李”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本義

指桃花和李花,屬于兩種常見的春季花卉。例如《詩經·召南·何彼襛矣》中“華如桃李”即描述其繁盛豔麗之态。


二、主要比喻義

  1. 比喻學生或栽培的後輩
    源自《韓詩外傳》典故: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因罪逃亡,後反思自己培養的人才(桃李)未報恩,反遭背叛。後人用“桃李”代指老師培養的學生,如“桃李滿天下”。
    例句:老校長執教數十年,桃李盈門。

  2. 象征教育成果
    強調教師育人如同種植桃李,需長期耕耘方能收獲碩果,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三、其他比喻義

  1. 喻青春年少
    如明代徐渭《又啟嚴公》中“毋贻桃李之羞”,指代年少時光。
  2. 喻争榮鬥豔的小人
    少數文獻中用于貶義,指品格低下者(使用頻率較低)。

四、文化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或詩詞背景,可參考《韓詩外傳》《詩經》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拔步床朝婚橙膏晨興夜寐穿治垂陰當鄉打油飛甸邑饤饾定禮締昵杜觯方面大耳佛眼富而好禮更居管城子詭億黑發歡慰晖采隳紊戶樞不朽夾腰景德鎮進退消長苴服距脫空群冷眼靜看犂壁魯弱茫渺冥錢民監腦後賬齧啃拗性疲癃殘疾平理貧铗前途切診輕弓曲俗桑疇桑榆年三緘其口食量失心瘋適野謀說得過去束杖理民四輕岧岧推度托逃無啥烏台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