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ntiperiodic tincture
contend with; defy; fight; refuse; repel; resist
【醫】 Adv.; contra-; ob-
impaludism; malaria
【醫】 ague; malaria; paludism
【醫】 tinct.; tinctura; tincture; tr.
"抗瘧酊"是一個中醫藥領域的專業術語,指用于治療或預防瘧疾的酊劑類制劑。其核心含義可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如下:
組合釋義:抗瘧酊 =Antimalarial Tincture(抗瘧酊劑),即含抗瘧成分的酒精提取藥物。
抗瘧酊是以酒精為溶劑,從中藥(如常山、青蒿等)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口服液體制劑,主要用于:
權威來源參考: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如青蒿琥酯)是當前最有效的抗瘧成分,常以口服液或注射劑形式使用(來源:WHO瘧疾實況報道)。
中國藥典記載,傳統抗瘧中藥常山含常山堿,其酊劑曾用于截瘧治療(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
青蒿素類衍生物(如雙氫青蒿素)已取代傳統酊劑成為主流,因其療效更精準、副作用更低。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
抗瘧酊 | Antimalarial Tincture |
瘧疾 | Malaria |
酊劑 | Tincture |
青蒿素 | Artemisinin |
常山堿 | Febrifugine |
提示:具體用藥請咨詢專業醫師,并參考最新臨床指南。
“抗瘧酊”是一種中藥制劑的名稱,其名稱由三個字組成,以下是逐字解釋及整體含義:
抗(kàng)
意為“抵抗、對抗”,在醫學語境中常指藥物具有治療或預防某種疾病的作用。
瘧(nüè)
指“瘧疾”,一種由瘧原蟲引起、通過蚊蟲傳播的傳染病,典型症狀包括周期性發熱、寒戰等。
酊(dīng)
指“酊劑”,一種藥物劑型,通過将藥材用酒精浸泡或溶解制成,具有易吸收的特點。
整體含義
“抗瘧酊”即指用于治療或預防瘧疾的酊劑類藥物,可能含有抗瘧活性成分(如青蒿素類或其他中藥成分),通過酒精提取增強藥效。其英文翻譯為antiperiodic tincture(直譯為“抗周期性發熱的酊劑”),體現了對瘧疾周期性症狀的針對性。
補充說明
該名稱多見于傳統醫藥文獻,具體成分需參考藥品說明書或進一步藥理研究。現代抗瘧藥物以化學合成藥為主(如奎甯、青蒿素衍生物),酊劑形式在臨床中已較少使用。
半軀幹畸胎半水煤氣測量的淬火性低壓容器防紅外線僞裝塗料分部門收入峰值功率管理權限郭霍氏試驗郝金青黴素呼吸線矩形數據窗可償還的股份可濕性殼糖胺可聞限下電報顱後最遠點馬蹄裂醚溶酸系數偏側盲全部支付曲線相關食動物的收件人水垢塔耳克維斯特氏試驗天無絕人之路體溫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