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堿英文解釋翻譯、薯蓣堿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dioscorine
分詞翻譯:
薯蓣的英語翻譯:
【化】 Chinese yam; common yam
【醫】 Chinese yam; radices dioscorcae
堿的英語翻譯:
alkali; soda
【化】 alkali; base
專業解析
薯蓣堿(Dioscorine)是一種天然存在的生物堿,主要存在于薯蓣科植物中,尤其是山藥(Dioscorea spp.)的塊莖内。其名稱直接來源于薯蓣屬的拉丁學名 Dioscorea。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化學本質與特性
薯蓣堿屬于吡啶類生物堿,分子式為 $ce{C5H11NO2}$。它具有以下特性:
- 生物活性: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輕微毒性,過量攝入可能引起頭暈或嘔吐(《中藥大辭典》)。
- 熱不穩定性:高溫烹煮可分解,故食用山藥需充分加熱(《中華本草》)。
二、存在形式與分布
主要分布于薯蓣屬植物表皮及根須中,野生品種含量較高。例如:
- 黃獨(Dioscorea bulbifera)塊莖
- 參薯(Dioscorea alata)的根莖
(來源: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三、漢英詞典釋義對照
- 中文:薯蓣堿(注音:shǔ yù jiǎn)
- 英文:Dioscorine
- 釋義:
一種含氮有機化合物,存在于薯蓣科植物中,具神經毒性,分子結構含吡啶環。
(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版)》)
四、權威文獻佐證
- 傳統記載:
李時珍《本草綱目》提及薯蓣"生者戟人喉",現代研究證實此刺激性源于薯蓣堿類物質(卷十八·菜部)。
- 現代研究:
薯蓣堿的結構于1952年首次被解析,其立體構型影響毒性強度(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提示:因相關專業數據庫(如PubChem)需訂閱訪問,建議通過學術平台(如知網、ScienceDirect)檢索文獻獲取完整化學數據。
網絡擴展解釋
薯蓣堿(Dioscorine)是一種生物堿,主要存在于白薯莨等植物中。以下從化學屬性、藥理作用、毒性及來源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化學屬性
- 分子式與結構:化學名為(1R,4R,5R)-2,4'-二甲基螺[2-氮雜雙環[2.2.2]辛烷-5,2'-[2H]吡喃]-6'(3'H)-酮,分子量221.29。
- 理化性質:遊離堿熔點45~55℃,旋光度[α]18/D -35°(氯仿溶液);鹽酸鹽和氫溴酸鹽熔點分别為210℃和207℃(分解)。
二、藥理作用
- 中樞神經興奮
可引發大鼠、小鼠防己毒素樣驚厥,大劑量導緻強直-陣攣性發作,接近驚厥劑量時有一定催醒作用。
- 局部麻醉
皮内注射對豚鼠有局部麻醉效果,類似可卡因作用。
- 抗乙酰膽堿
在離體豚鼠回腸标本中表現出抗乙酰膽堿作用。
- 抗利尿作用
對正常大鼠的抗利尿效應相當于100微單位垂體後葉素/1mg劑量。
三、毒性及注意事項
- 半數緻死量(LD50):小鼠腹腔注射為60mg/kg,提示其毒性較強。
- 使用禁忌:白薯莨等含薯蓣堿的藥材通常僅限外用(搗敷或煎洗),禁止内服。
四、來源與應用
- 植物來源:主要存在于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中,該植物在傳統中醫用于清熱解毒、治療癰疽腫毒和梅毒等。
- 相關衍生物:薯蓣皂甙(Dioscine)為其二氫異構體,作用類似但較弱。
薯蓣堿兼具藥理活性與毒性,需嚴格遵循外用原則。其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為研究天然藥物神經作用機制提供了參考。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靶标組态保本計算參股油吃重醋磺環己脲抵押者非諧性偶合常數酚磺酸鹽浮閥高頻率的共同海損保證金收據海氏固子函數指示字護士肘節律異常的激鈣的機能性痙攣開錘款項的追領螺旋鞘馬-羅二氏綜合征模塊信息扭虧為盈前庭平衡控制取長補短人造線三角測量燒傷屍胺條款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