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碱英文解释翻译、薯蓣碱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dioscorine
分词翻译:
薯蓣的英语翻译:
【化】 Chinese yam; common yam
【医】 Chinese yam; radices dioscorcae
碱的英语翻译:
alkali; soda
【化】 alkali; base
专业解析
薯蓣碱(Dioscorin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薯蓣科植物中,尤其是山药(Dioscorea spp.)的块茎内。其名称直接来源于薯蓣属的拉丁学名 Dioscorea。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化学本质与特性
薯蓣碱属于吡啶类生物碱,分子式为 $ce{C5H11NO2}$。它具有以下特性:
- 生物活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微毒性,过量摄入可能引起头晕或呕吐(《中药大辞典》)。
- 热不稳定性:高温烹煮可分解,故食用山药需充分加热(《中华本草》)。
二、存在形式与分布
主要分布于薯蓣属植物表皮及根须中,野生品种含量较高。例如:
- 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块茎
- 参薯(Dioscorea alata)的根茎
(来源: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三、汉英词典释义对照
- 中文:薯蓣碱(注音:shǔ yù jiǎn)
- 英文:Dioscorine
- 释义:
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存在于薯蓣科植物中,具神经毒性,分子结构含吡啶环。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
四、权威文献佐证
- 传统记载:
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及薯蓣"生者戟人喉",现代研究证实此刺激性源于薯蓣碱类物质(卷十八·菜部)。
- 现代研究:
薯蓣碱的结构于1952年首次被解析,其立体构型影响毒性强度(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提示:因相关专业数据库(如PubChem)需订阅访问,建议通过学术平台(如知网、ScienceDirect)检索文献获取完整化学数据。
网络扩展解释
薯蓣碱(Dioscorine)是一种生物碱,主要存在于白薯莨等植物中。以下从化学属性、药理作用、毒性及来源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化学属性
- 分子式与结构:化学名为(1R,4R,5R)-2,4'-二甲基螺[2-氮杂双环[2.2.2]辛烷-5,2'-[2H]吡喃]-6'(3'H)-酮,分子量221.29。
- 理化性质:游离碱熔点45~55℃,旋光度[α]18/D -35°(氯仿溶液);盐酸盐和氢溴酸盐熔点分别为210℃和207℃(分解)。
二、药理作用
- 中枢神经兴奋
可引发大鼠、小鼠防己毒素样惊厥,大剂量导致强直-阵挛性发作,接近惊厥剂量时有一定催醒作用。
- 局部麻醉
皮内注射对豚鼠有局部麻醉效果,类似可卡因作用。
- 抗乙酰胆碱
在离体豚鼠回肠标本中表现出抗乙酰胆碱作用。
- 抗利尿作用
对正常大鼠的抗利尿效应相当于100微单位垂体后叶素/1mg剂量。
三、毒性及注意事项
- 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腹腔注射为60mg/kg,提示其毒性较强。
- 使用禁忌:白薯莨等含薯蓣碱的药材通常仅限外用(捣敷或煎洗),禁止内服。
四、来源与应用
- 植物来源:主要存在于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中,该植物在传统中医用于清热解毒、治疗痈疽肿毒和梅毒等。
- 相关衍生物:薯蓣皂甙(Dioscine)为其二氢异构体,作用类似但较弱。
薯蓣碱兼具药理活性与毒性,需严格遵循外用原则。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为研究天然药物神经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耳特氏窦悲壮不能允许答辩的责任带秤待决的问题电流照度关系迭代替换过程顶层兑换现金恶性天花工程塑料购进商品焊缝根部间隙滑杆磺胺性甲状腺肿检测线交货可变符号可减的克雷布氏循环离基的流溢水路盆地实际转换点睡梦性感觉过敏暑天泰累尔氏梨浆虫属图形打印机维持物价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