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沆瀣的意思、沆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沆瀣的解释

[evening mist] 夜间的水气,露水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司马相如《大人赋》

详细解释

(1).夜间的水气,露水。旧谓仙人所饮。《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凌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文选·嵇康<琴赋>》:“餐沆瀣兮带朝霞。” 张铣 注:“沆瀣,清露也。” 宋 洪咨夔 《幽芳晚凉倚窗观稼》诗:“晚风不动稻苗平,叶叶头边沆瀣明。” 谭作民 《噩梦》诗:“餐沙棠,饮沆瀣,幽途神房上清界。”

(2).引申指珍贵的饮料。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八:“乐报《簫韶》发,杯看沆瀣生。” 宋 史达祖 《齐天乐·赋橙》词:“沆瀣含酸,金罌裹玉。” 清 沉钧德 《<元诗别裁集>序》:“金盘餐沆瀣,花界食醍醐。”

(3).谓彼此契合,意气相投。 清 冯桂芬 《重建张忠敏公祠记》:“盖有瓣香之诚,沆瀣之契焉。” 郑观应 《<盛世危言>序》:“约以有过相规,有善相辅,沆瀣诚相得也。” ********* 《祭夏重民文》:“ 黄冈 先烈, 花邑 尤多,君生是邦,气同沆瀣。” 柳亚子 《老友冯玉芳索诗奉赠两律》之一:“言谈新沆瀣,水乳旧交融。”参见“ 沆瀣一气 ”。

(4).同“ 沆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澎濞沆瀣。” 司马贞 索隐:“滂濞沆溉。溉,亦作‘瀣’。”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索隐》《正义》并作‘溉’,盖旧本相承如是。《説文》无‘瀣’字,则作‘溉’者是也。”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脱鳞超沆瀣,翻翼集 蓬壶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沆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文化意涵的词汇,其核心意义与引申用法均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本义与自然现象 “沆瀣”原指夜间的水汽或露水,属于古代天文气象用语。《楚辞·远游》中“餐六气而饮沆瀣兮”即描绘仙人饮露的意象。北宋《广韵》注音为“胡朗切,下蓋切”,现代汉语读作hàng xiè。

二、引申为同类交融 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出现“澎濞沆瀣”的表述,形容云气与水雾交融的自然景象,此用法衍生出事物浑然一体的哲学意味。

三、经典成语的语义变迁 唐代以降,“沆瀣一气”成语的形成使词义发生转折。该典故出自钱易《南部新书》,本无贬义地描述崔沆、崔瀣的座主门生关系,后经语义演变成为贬义词,特指不良分子相互勾结,此演变过程收录于《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四、现代语言学解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标注为书面语词,强调其保留的古汉语特征。构词法层面,“沆”“瀣”二字均从水部,属同义复词结构,这种构词方式在《说文解字》水部字中占比达17.3%。

网络扩展解释

“沆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hàng xiè,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基本含义

2.成语“沆瀣一气”的典故

3.文学与语言演变

4.发音与字形

“沆瀣”本为中性词汇,但因成语的广泛传播,现代语境中更常见于负面表达。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情感色彩。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成语典故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岸巾宝瑞鞭鼓伯道博临逋虏不世之业漕引常音齿序大多丹井客大前儿电讨断果繁聚凤缕赴调闺蜜跪踏板旱象红灯照狐臊囏窭贱同讦施井床科跣空心菜款交枯骨朽脊魁雄来札两重阳陵衍离遣美异免解进士内邑齧骨皮癣轻典齐展展容头笙钟审责舐痔十足寿陵手作硕辅司天体贴入妙推见屯棘碗唇伪蔽微故细过猥蒙问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