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寿陵的意思、寿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寿陵的解释

(1).指帝后生前预筑的陵墓。《后汉书·光武纪下》:“初作寿陵。将作大匠 竇融 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 李贤 注:“初作陵未有名,故号寿陵,盖取久长之义也。 汉 自 文帝 以后皆预作陵,今循旧制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二十三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 西门豹 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2).“寿陵餘子”的省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所谓进不得 邯郸 之步,退又失 寿陵 之义者也。”参见“ 寿陵失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寿陵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历史、地理、文学三个维度解析:

一、历史指代

寿陵在中国古代多指帝王陵寝,尤以战国时期赵国君主陵墓群为代表。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国迁都邯郸后,于城郊修建陵区,后世统称“寿陵”,成为研究战国丧葬制度的重要实证。汉代沿用此名,如汉景帝阳陵早期亦曾称“寿陵”,体现古代帝王对“长寿永安”的祈愿。

二、地理名称

寿陵作为地名,见于多部古代地理文献。《水经注·浊漳水》载:“邯郸城西有岗阜,谓之寿陵”,指今河北省邯郸市西郊丘陵地带,其名延续至明清时期,现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文学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寿陵被赋予象征意义。如《庄子·秋水》寓言“寿陵余子学步于邯郸”,以“寿陵”借代固守陈规之地,衍生出“邯郸学步”成语,隐喻盲目模仿导致的自我丧失。唐代诗人李白《古风》中“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哲学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寿陵”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文献记载和文化典故可作如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帝后生前预筑的陵墓
    指古代帝王或皇后在世时提前修建的陵寝。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后汉书·光武纪下》,汉光武帝初建陵墓时未定名,故称“寿陵”,取“长久”之意。后世如曹操在《三国志·魏志》中亦沿用此制,规划寿陵时强调选址与简葬原则。

  2. 历史实例
    西夏王陵中的“寿陵”(7号陵)是西夏崇宗李仁孝的陵寝,其统治时期推行法律改革,颁布《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此例为寿陵作为具体陵墓名称的体现。

二、引申含义

“寿陵余子”的省称
源自“邯郸学步”典故:战国时燕国寿陵少年因羡慕邯郸人步态,赴赵学习却未成,反忘己步法。后以“寿陵失步”比喻盲目模仿他人而丧失自我特色。葛洪《抱朴子·杂应》曾引用此典,警示效仿不当的弊端。

三、文献依据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文献、文化典故及考古实例,涵盖“寿陵”的词义演变与实际应用。

别人正在浏览...

慠很百衲衣表意文字裁免搀错陈墨香丹字帝鬼丰颅粉緑富国彊兵根插古恨黑老乌后罩房拣点笺札节哀借位解析几何寄口籍取沮屈款缝闚园廊食列侯刘公嘉话鲁灵光碌碌剌剌烹龙砲凤漂覆起调顷忽鹊华认打容电器哨哄神厨省衣节食事别絁紬释累事业心世语事证树端説的着四月梵探端螳拒庭玉挖单瓦檐惟那木餧食翁妪温石污痕小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