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音的意思、常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音的解释

正常的音调。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昔 伯牙 理琴,而 钟子 知其所至;隶人击磬,而 子产 识其心哀; 鲁 人晨哭,而 颜渊 审其生离:夫数子者岂復假智於常音,借验於曲度哉?” 晋 陆机 《文赋》:“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娑摩若僧伽蓝》:“举世界於掌内,众生无动静之想;演法性於常音,众生有随类之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常音是汉语音韵学中的术语,指汉字在特定历史时期或规范体系中的标准读音,与受方言、语流或历史演变影响的“变音”相对。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字义溯源与基本概念


二、音韵学中的专业定义

在传统音韵研究中,“常音”特指:

  1. 反切注音的基准音

    古代用反切法注音时(如“东,德红切”),反切上字与被注字需声母相同(常音),下字需韵母与声调相同(常音)。若实际读音不符(如语流音变),则需按常音校正。

  2. 韵书中的本音规范

    如宋代《集韵》强调“凡一字有常音,有变音”,常音即韵书明确标注的本音,变音则属方言或特殊语境下的异读。


三、现代语言学的延伸理解

当代研究中,“常音”可进一步理解为: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音韵学》(王力著):界定常音为“符合反切规则的本音”,区分于口语变体。
  2. 《切韵研究(修订版)》(邵荣芬著):分析《切韵》音系如何通过常音构建中古标准语。
  3. 《汉语方言学教程》(游汝杰著):阐释常音在方言历史分层中的比较作用。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直接链接,此处仅标注文献名称。实际引用时需补充具体出版信息及可验证的学术资源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常音”的词义解释,综合古代文献和现代词典,其含义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基本含义 作为合成词,“常音”由“常”与“音”构成:

  1. 常:指固定不变、常规或频繁(如提到“长久,经久不变”“时时,不只一次”);
  2. 音:指声音、音调(如解释“声音;读音”)。

字面可理解为常规的声音或持续不断的声音,但在古代文学中特指正常音调。

二、典籍中的核心释义 源自三国嵇康《声无哀乐论》等文献,强调“正常音调”的哲学与美学内涵:

例:“夫数子者岂復假智於常音,借验於曲度哉?”(嵇康,见) 意指辨别音乐情感不需依赖常规音调,而是通过曲调节奏判断。

三、现代应用场景

  1. 文学创作:用于形容符合韵律规则的声调(如陆机《文赋》“非常音之所纬”);
  2. 音乐理论:讨论音律时指基准音高;
  3. 日常语境:可引申为“常见的声音”,但此用法较少见。

注: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归类为“声音频繁”的成语,但古代典籍中未见此类用法,可能是现代引申。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譔篦刀蹩气比肩迭迹比里惨悼残竹畅豁唱籍衬手叱滩翠叶村鬼德隆望重殿使笃脩汾桥戈剑鲠骨耕岩弘长坏废虎棍謇然浸溺金石声窘迫骏驭矩则考程叩见唠唠良时吉日利落手留笺龙鵄履凫盲风缅然贫庶潜究嶔岑清水脸轻载秋庾痁疾设口深致耍猴儿霜筠顺说死灭婉妙僞貌无坚不摧五中象征主义小建蟹簖西泠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