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逋虏的意思、逋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逋虏的解释

逃寇,流寇。 晋 陆云 《盛德颂》:“逋虏雾散,遗寇云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逋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单字拆解

  1. 逋(bū):意为逃亡、躲避,如“逋逃”“逋客”。
  2. 虏(lǔ):本义为俘获,引申为敌人、俘虏,如“俘虏”“胡虏”。

出处与用法

相关词语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诗词研究。若需进一步了解“虏”的详细释义(如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可参考权威字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逋虏》的意思

《逋虏》(bū lú) 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表示逃亡的敌军士兵。传统意义上,它指的是逃跑的敌方在战斗中被缴获的俘虏。现代意义上,它也常用来形容逃跑的罪犯或叛逃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逋虏》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辷”是它的左边部首,“虍”是右边的部首。总共由11个笔画组成,其中,“辷”有5画,“虍”有6画。

字词来源

《逋虏》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根据历史记载,当敌方士兵战败并试图逃跑时,他们被称为“逃虏”。后来,这一词语演变为“逋虏”,并且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逃亡行为的描述。

繁体写法

《逋虏》的繁体写法为「逋虜」。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汉字的发展变迁,古时候的《逋虏》字写作「逋掠」。其中的「掠」使用了与现代的「虍」略有不同的形状。

例句

1. 战场上的逃兵都被捕获并当作逋虏带回了营地。

2. 这个罪犯被判刑后企图逃跑,但最终还是被抓回成了逋虏。

3. 叛逃的敌军士兵被称为逋虏,他们在被俘后经过严密审查和监视。

组词

1. 逋逃 (bū táo): 形容逃跑、逃亡。

2. 逋客 (bū kè): 指逃亡他乡的人。

3. 逃亡 (táo wáng): 指为了逃避追捕或迫害而离开原地的行为。

近义词

1. 脱逃 (tuō táo): 指离开原地,逃离追捕的行为。

2. 亡命 (wáng mìng): 指因为逃亡而失去法律保护的人。

3. 逃散 (táo sàn): 指逃离或分散开来。

反义词

1. 俘虏 (fú lú): 指被捕获并被囚禁的敌方士兵。

2. 投降 (tóu xiáng): 指战败一方向敌对一方主动表示顺从或投入其势力下。

3. 归附 (guī fù): 指表示投靠,归顺。

别人正在浏览...

安民榜不藉木诚朴瞠然瞋目搤腕翠云钗殚技倒着登山涉水谛味附结斧库府史贡官乖盾挂屏妫女过名颢露皇想回敬悔亡沪指践蹑解惑释疑解袂洁清自矢吉服浸渐箕山之志九酘恳言宽厰枯饼犁轭烈阳灵柩臝物秘而不宣谬巧磨盾之暇辟恶酒蒲菴欠呵汽阀气急败丧清客串秋势却非冠驱翻深见司炉殄顇聤耳同举威骇未易才问水滨陷穽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