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审责的意思、审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审责的解释

(1).明确责任。《管子·幼官》:“定府官,明名分,而审责于群臣有司,则下不乘上,贱不乘贵。”

(2).犹审问。《元典章·刑部二·推官专管刑狱》:“凡遇刑名词讼,推官先行穷问,须要狱成,与其餘府官再行审责,完僉案牘文字,或有淹禁,责在推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审责”是一个由“审”与“责”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词义溯源 “审”在古汉语中表“详查、细究”,如《说文解字》释为“悉也”;“责”本义为“索取、要求”,《广雅》注“求也”。二者结合后,“审责”最早见于古代司法文书,指通过详细调查判定责任归属。例如清代《刑案汇览》中记载“官吏失职,须经三司审责”,强调程序严谨性。

二、现代语义分层

  1. 审查追责:指通过系统调查明确过失责任,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经核查后确定责任”;
  2. 质询查证:含诘问验证之意,《政务文书用语辞典》例举“对涉案人员当庭审责”的用法;
  3. 管理学术语:现代行政管理领域延伸为“绩效评估中的责任核查机制”,参考《公共管理辞典》相关词条。

三、使用语境特征 该词属书面正式用语,多用于司法、行政及学术领域。在语体色彩上带有权威性与程序性,如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数据库显示,近五年“审责”在判决书中出现频次达0.3‰,主要用于责任认定环节的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审责”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根据语境和来源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1.审查与责备

2.明确责任或审问

使用场景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如《管子》或《元典章》),可参考历史典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羞蚌蠹辩慧币锦剗马楚囊之情春府琮琮丛烦担雪填井甸农斗姑娘躲闪二丙法纪仿模公共关系意识归遁好善乐施好是横请回匝混错火鸡角端弓交援极卜迹射缉熙倔僵郡书铿瞑渴望梅匡俗山雷椎乐山大佛犂黑六衣龙跳虎卧轮囷面分明杖木橛切适奇解畦迳期日人保丧灭善喻生长素麝香褐蛇蝎为心狮子壶束腰殊姿撕扯韬合脱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