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翰牍的意思、翰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翰牍的解释

书籍;书札文牍。《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求之载籍,翰牘所未纪;讯之遗老,耳目所未接。” 李周翰 注:“翰,笔也。牘,版,所以书记事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钱昱 ﹞尤善翰牘, 太宗 取閲,深爱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赵松雪》:“吾儕既要学书,碑版翰牘,须得兼备。碑版之书其用少,翰牘之书其用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翰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àn dú,其核心含义指书籍、书札及公文文书。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义分解


  1. 本义指长而坚硬的羽毛(古代用作书写工具),后引申为笔、文字、文辞 等。

  2. 原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后泛指文书、信件 或公文。

组合后,“翰牍”泛指用笔墨书写的文字材料,涵盖书籍、信札、公文等。


文献例证

  1.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提到“翰牘所未纪”,指未被文字记录的史实,强调其作为文献载体的意义。
  2. 宋代文莹《玉壶清话》
    称钱昱“尤善翰牘”,指其擅长撰写公文或书信。
  3.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
    主张学书法需兼顾“碑版翰牘”,即碑刻与日常书写的结合。

用法与演变


“翰牍”一词承载了中国古代书写文化的特点,既体现书写工具(翰)与载体(牍)的结合,也反映文人士大夫对文字著述的重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献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翰牍及其意思

《翰牍》(hàndú)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翰和牍。翰字的部首是羽(yu),而牍字的部首是片(piàn)。翰意为毛笔,指的是用来写字的毛笔;牍意为木板,表示写字的载体。

拆分部首和笔画

翰(14笔):翰字的构成是由羽部在上方,仿佛是一只羽毛,而下方则是拆开的牛。笔画依次为:一、一、丨、丶、一、丨、一、丨、一、一、丨、一、丨。

牍(10笔):牍字则是由片(piàn)部在上方,仿佛一个长方形木板,下方是火(huǒ),表示火烤木板使其干燥。笔画依次为:一、丶、一、乚、丿、一、一、丨、一、丨。

来源和繁体

《翰牍》一词的来源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文献中。翰字本义指的是毛笔,牍字本义指的是木板。在古代,翰牍常用于书信、文书等的称呼。

在繁体字中,翰的形状没有太多变化,但牍的形状较简化,变为“犬”而不再是“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变化。以翰字为例,汉字的上方部分是由一个完整的鸟形状组成,下方的部分则是一个完整的牛的形状。这个写法与现代的翰字略有区别。

例句

1. 他用一支翰墨,在纸上写下了一封家书。

2. 这份翰牍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

组词

翰笔、翰墨、翰翰、文翰、笔翰

近义词

笔墨、笔锋、书法

反义词

键盘、电子文档、电子邮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