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糁盆的意思、糁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糁盆的解释

旧时除夕日祭祖送神时焚烧松柴的火盆。《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千条蜡烛焰难当,万座糝盆敌不住。”参见“ 籸盆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糁盆(sǎn pé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指中国古代岁末驱邪祈福仪式中焚烧松柏枝的容器,亦称“籸盆”。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基本释义与字形演变

“糁”本义指米粒、饭粒(《说文解字》:“糂,以米和羹也”),后引申为颗粒状物。在“糁盆”中,“糁”特指祭祀时撒入火盆的谷物或香料碎屑,象征五谷丰登。该词在宋代文献中多写作“籸盆”,“籸”为“糁”的异体字,专指祭祀用的碎米(《集韵》:“籸,桑感切,音糁。粉滓也。一曰粥凝”)。两字在民俗语境中通用,均指向祭祀容器。

二、祭祀功能与仪式场景

糁盆是除夕、元宵等节庆的重要礼器,主要用于焚烧松枝、竹节、香料等物:

  1. 驱疫避邪:古人相信焚烧产生的烟雾可祛除秽气(《荆楚岁时记》:“除夕…焚柴以辟山臊恶鬼”)。
  2. 祈福祝祷:撒入盆中的谷物象征丰饶,火焰高度被视作年景预兆(《东京梦华录·卷十》:“籸盆照耀,火光冲天”)。
  3. 照明取暖:盆火兼具照明与御寒功能,成为守岁活动的中心(《武林旧事·卷二》:“籸盆数万炬,光照四野”)。

三、民俗象征与文化流变

糁盆在宋元时期演变为节庆符号:

参见文献:

  1.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本)释“糂”字。
  2.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除夕》载宋代宫廷籸盆仪制(国家图书馆藏明弘治本)。
  3. 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述南宋临安城火盆盛况(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宗懔《荆楚岁时记》古本辑佚(山西人民出版社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糁盆(拼音:shēn pén)是汉族传统岁时民俗中的一种器具,主要用于除夕祭祀活动。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指旧时除夕祭祖、送神仪式中焚烧松柴的火盆,兼具照明、驱邪和祭祀功能。

结构与用途

  1. 材质结构
    由普通火盆改造而成,主体为木质或金属容器,焚烧松柴等燃料,因燃烧时火星迸溅如糁(谷物碎粒)而得名。

  2. 文化功能

    • 祭祀象征:除夕夜焚烧松柴送神,寓意驱除旧年晦气。
    • 照明作用:古代文献《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描述其火光“千条蜡烛焰难当”,说明亮度极高。

相关延伸

补充说明

糁盆与“籸盆”存在混用现象,二者均指向同类祭祀器具,可视为异体词。相关成语如“戴盆望天”虽含“盆”字,但无直接关联。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地域习俗或历史演变,建议查阅地方志或民俗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摆驾百依百从抱恩本该避朝损膳猜暴场强仪触豸撺咬淡水湖点治钓鼇客陡搜锻柳驐鸡遁上鹅掌法堂干燥器勾销卦爻棍儿茶氦氖激光器寒牀含忍洪笔黄金储备桦皮脸灰沙解当铺金轴济助絶席慨息科学教育影片筷箧联谊潦车落月屋梁没可得眇曼陪酒阡绵清富七条弦丘园全遂全制三十六玉皇生友释难师直为壮嗣男誊録院跳跳舞舞托势弯弧为间享道戏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