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声泪俱下 ”。
“声泪俱发”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指人在极度悲伤或感动时,声音哽咽、眼泪同时流出的状态,强调情感表达的真实和强烈。与“声泪俱下”同义。
最早见于唐代裴度的《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每一言一誓,声泪俱发。”形容人物在表达誓言时的悲痛与真挚。
提示:该成语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口语中更常用“声泪俱下”。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考证,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权威词典。
《声泪俱发》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声音和眼泪同时流出来,形容非常感动或者激动的样子。
《声泪俱发》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口”和“水”,其中“口”是声音的象形字,表示发声,而“水”则是眼泪的象形字,表示眼泪流淌。整个成语的笔画数为10画。
《声泪俱发》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中,有一位年轻人名叫李友,他的好友贾宝玉忽然去世了。当他听说这个消息时,他感到非常悲痛,不禁声泪俱发。
《声泪俱发》的繁体字为「聲淚俱發」。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些不同。《声泪俱发》中的字在古代写作「聲」、「淚」、「俱」和「發」。
他讲述那段感人故事时,全场观众都被他的演讲所打动,纷纷声泪俱发。
哭泣声、悲伤、动情、感人至深、泪如雨下
感动落泪、泪如泉涌、动容
无动于衷、面不改色、无所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