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顾諟的意思、顾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顾諟的解释

《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 孔 传:“顾谓常目在之,諟,是也。言敬奉天命,承顺天地。” 孔颖达 疏:“《说文》云:顾,还视也。諟与是,古今之字异,故变文为是也。言先王每有所行,必还迴视是天之明命。”后以“顾諟”指敬奉、禀顺天命。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语》:“真明者,其明命乎。古人顾諟,盖实体如是,非见也,有见则妄矣。”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五》:“故圣人之言敬也,皆敬天也,‘昭事上帝’,顾諟明命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顾諟(gù shì)是汉语中的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顾念审察”,强调以谨慎、恭敬的态度省察自身或天命。该词源出儒家经典,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具体解析如下:


一、本义解析

  1. 字义溯源

    • 顾:本义为“回视”,引申为“顾念”“关注”。
    • 諟:通“是”,意为“审察”“明辨是非”(《说文解字》注“諟,理也”)。

      二字组合后,“顾諟”指以敬畏之心省察自身言行或天命,蕴含自我反思与道德自律。

  2. 经典出处

    最早见于《尚书·太甲上》:

    “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

    此处指商王太甲追念先祖成汤,审慎遵从天帝赋予的使命,以敬奉天地神灵。


二、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1. 道德内省

    儒家强调通过“顾諟”实现修身,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释:

    “顾諟者,常目在之也。”

    意为时刻以天命为镜鉴,规范自身行为。

  2. 天命意识

    在《尚书》语境中,“顾諟天之明命”体现对天命的敬畏与承担,反映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王夫之《尚书引义》称此句为“圣功之始”,凸显其作为道德实践根基的意义。


三、权威辞书释义


参考文献

  1. 《尚书·太甲上》原文及注疏,见于国学导航(古籍影印本)。
  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王夫之《尚书引义·太甲》,收入《船山全书》第二册,岳麓书社。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5.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顾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一、读音与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演变

三、用法与结构

四、综合解析

“顾諟”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强调通过持续关注和践行天命来实现统治或修身的合法性。其内涵不仅限于宗教仪式,更包含对道德与自然规律的尊重。

别人正在浏览...

白拂百家衣体鼻坳比量齐观鄙细愊亿彻骨斥除电阙雕鸡飞虎旗妃耦宫属遘愍官品国宅猾棍胡吣家衖交宫较切荆棘铜驼鯨音金茎巾箑坰野就酒钧览刻篆寇窃来祀凉潭醨薄幔室蚂蚁矢勉力渺漫泯泯芬芬内洋扑拉迁流清宕轻死琼浆玉液攘剔荣贱闪错舌挢生骨神骓説得着嗾使岁登汤勺疼惜讬任蚊毫巫鬼笑而不答霞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