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serter]
(2) 擅自逃离部队的兵士
(3) 因怕困难而擅离职守的人
(1).逃避兵灾。 唐 唐彦谦 《题证道寺》诗:“记得逃兵日,门多贵客车。”
(2).私自逃离部队的兵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这箇老儿,是 江 北语音,不是逃兵,就是流贼。” 老舍 《茶馆》第二幕:“逃兵,是吧?”
(3).比喻因怕困难、危险等而擅离工作岗位的人。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进步的评论家则说人生是战斗,自6*杀者就是逃兵,虽死也不足以蔽其罪。”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逃兵汉语 快速查询。
“逃兵”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逃兵”由“逃”(逃跑)和“兵”(士兵)组成,原指未经批准擅自逃离军队的士兵。在现代语境中,也比喻因畏惧困难、危险而擅离职守的人。
军事定义
社会比喻
特殊含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逃兵可能面临行政处分、罚款,甚至刑事责任。战时逃兵性质更严重,可能涉及军事法庭审判。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法律条文,可参考(搜狗百科)、(历史处置)等来源。
《逃兵》一词指的是在战争或军队中擅自逃跑或逃离战场的士兵。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部首:“辶贝”
笔画:11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汉字发展。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代的“兵”字写作“⺈”,表示士兵或战争。而“逃”是由“辶贝”组成,意味着逃离或逃跑。
在繁体字中,“逃兵”仍然保留着相同的字形。该词的繁体写法与简体一致。
古时候,“逃兵”这个词的写法并没有太大改变。在古代的字典中,一般会使用相同的字形来代表这个意思。因此,“逃兵”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
1. 这场战争中,有许多逃兵被抓回来后被立即处决。
2. 面对敌人的猛攻,有些士兵恐惧万分,成了逃兵。
组词:
1. 逃亡:指逃离原地,寻找安全地点的行为。
2. 逃跑:指匆忙离开某地,想要摆脱危险或责任的行为。
近义词:
1. 散兵:指战场上溃败逃散的士兵。
2. 投降:指在战争中主动向敌方投降,放弃抵抗。
反义词:
1. 忠诚:指对国家、团队或义务的坚定忠诚。
2. 勇敢:指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表现出的无畏和坚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