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埃塞俄比亚人的意思、埃塞俄比亚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埃塞俄比亚人的解释

非洲之角和东非地区部分民族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部分分布在埃及、苏丹等国。约4300万人(1984年)。通用阿拉伯语。多信*********,属科普特派;部分信伊6*6*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埃塞俄比亚人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埃塞俄比亚人(ኢትዮጵያውያን)是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的主体民族统称,其定义包含语言、历史及文化多维度特征。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该词为汉语复合词,由国名"埃塞俄比亚"与后缀"人"构成,指代该国公民或具有共同文化认同的族群。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该词源自古希腊语"Αἰθίοψ"(意为"晒黑的面孔"),经阿拉伯语转写后形成现代汉语音译。民族学界普遍采用《世界民族大辞典》的定义,将"埃塞俄比亚人"细分为80余个民族,其中奥罗莫人(34.9%)、阿姆哈拉人(27.9%)和提格雷人(7.3%)为主要构成群体。

文化内涵层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埃塞俄比亚人保留着3000年历史的吉兹字母系统,其咖啡仪式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民族服饰"沙玛"(Shamma)作为身份象征,采用传统手工纺织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识别特征。

社会应用方面,该词在汉语语境中常与"非洲之角"地理概念关联。根据中国外交部《国别概况》,现代埃塞俄比亚人保持着独特的历法体系(比公历晚7年8个月)和时间计量方式(日出为一日之始)。

语言学家李荣在《非洲语言文化研究》中指出,汉语使用者需注意该词的复数形式特殊性:阿姆哈拉语中通过后缀"-ውያን"构成复数,汉语直接以"人"涵盖单复数概念,这种语法差异体现了汉藏语系与亚非语系的语言类型学区别。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综合分析,“埃塞俄比亚人”这一词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

1. 基本定义与分布
埃塞俄比亚人是非洲之角和东非地区部分民族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部分散居于埃及、苏丹等国。根据1984年统计,人口约4300万。其语言以阿拉伯语为主,宗教信仰以基督教科普特派和伊斯兰教为主,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核心。

2. 文化多样性
埃塞俄比亚拥有80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传统,被称为“文化拼图”。其音乐、舞蹈、宗教仪式等文化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例如,教堂音乐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基督教传入时期,而吟游诗人的传统则与欧洲中世纪行吟诗人相似。此外,南部的奥莫河谷地区保留了非洲最完整的部落文化,拥有唇盘族(Mursi)等独特部落。

3. 历史与民族特征
埃塞俄比亚人的历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阿克苏姆帝国,是非洲唯一未被殖民的国家。民族构成上,他们是闪米特人、含米特人与非洲黑人的混血后裔,因此外貌特征与其他非洲国家差异显著。考古发现如“露西”化石(南方古猿阿法种)更印证了该地区作为人类发源地之一的地位。

4. 宗教与社会结构
宗教深刻影响其社会,基督教(东正教)与伊斯兰教长期共存。例如,北部拉利贝拉的岩石教堂是基督教建筑的奇观,而哈勒尔城则是伊斯兰教第四大圣地。传统社会以农业为基础,部落集市和手工艺术(如木雕、银器)至今仍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中文语境中的引申义
在汉语中,“埃塞俄比亚人”被引申为成语,形容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一用法源于中埃友好交往历史,借用了埃塞俄比亚人克服自然条件发展文明的民族精神。


注:部分数据(如人口)来自较早统计,建议通过或来源链接获取最新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班赐傍观冷眼暴害霸王条款采珠丹唇刀术敌骑东师讹謡房产税负荆感恸乖缪官壶孤歌轨辙黑附子河清颂弘敷宏衍换骨脱胎豁悟金器金音稽索决放聚偻临江仙林荫道郦元鹿梦率道緑柰绿叶成荫冒躁没脸面磨刀雨衲僧跑节场朴慎蒲陶酒俏泛擎榜青琐郎庆霄穷井绕绕设弄石碽史诗食筯霜期讼缿缩窜套圈通讯録亡脱熙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