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刮语烧书的意思、刮语烧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刮语烧书的解释

谓灭除百家之言,焚烧《诗》《书》及列国史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至 政 ( 秦始皇 )破纵擅衡,并吞 六国 ,遂称乎 始皇 ,盛从 鞅 、 仪 、 韦 、 斯 之邪政……剗灭古文,刮语烧书。” 李善 注:“《史记》 李斯 曰:‘请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参见“ 焚书坑儒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刮语烧书”并非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标准成语或固定词组,它是一个组合性表述,其含义需从构成它的两个部分“刮语”和“烧书”分别理解,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进行阐释:

  1. “刮语”的含义:

    • 字面解析: “刮”本义指用刀等利器削除、擦掉物体表面(如刮掉污垢、刮去字迹)。“语”指语言、言论、话语。
    • 引申义: “刮语”意指强行消除、清除、压制言论或思想。它象征着对言论自由和思想表达的钳制与抹杀,试图让某些声音消失或噤声。这种行为往往带有强制性和破坏性。来源:《说文解字》对“刮”的释义(“掊杷也”,即刮削);《现代汉语词典》对“语”的释义(“话;言论”)。
  2. “烧书”的含义:

    • 字面解析: “烧”即焚烧、用火烧毁。“书”指书籍、典籍、文献。
    • 引申义: “烧书”意指焚毁书籍、毁灭文化典籍。这是历史上统治者或特定势力为了统一思想、消除异见、摧毁特定文化或知识体系而采取的极端手段,是对文化传承和知识积累的粗暴破坏。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来源:《说文解字》对“烧”的释义(“爇也”,即焚烧);《现代汉语词典》对“书”的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3. “刮语烧书”的整体含义: “刮语烧书”组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极端的思想文化专制和高压统治。它指的是:

    • 钳制言论自由: 压制、禁止甚至消灭不同的声音、思想和批评(“刮语”)。
    • 毁灭文化知识: 通过焚烧书籍等手段,摧毁承载不同思想、历史、文化的载体,企图从根本上抹杀异己思想和历史记忆(“烧书”)。
    • 目的: 通常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绝对权威,推行思想统一,消除潜在威胁,巩固权力。
  4. 历史文化关联: “刮语烧书”的意象直接关联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焚书坑儒” 事件(公元前213-212年)。秦始皇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以外的所有《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并坑杀批评他的儒生方士。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对思想文化进行大规模、系统性摧毁的典型案例,成为后世形容文化专制暴行的代名词。来源: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焚书坑儒的记载;历史学者相关研究(如吕思勉《中国通史》相关章节)。

“刮语烧书”意指通过强制手段压制言论自由和焚毁文化典籍,以实现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的行为。它深刻反映了历史上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知识进行暴力摧残的黑暗面,是文化浩劫和思想压制的象征。其核心含义在于对言论的扼杀和对文化载体的毁灭。

网络扩展解释

“刮语烧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与秦始皇时期的文化压制政策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指灭除百家学说,焚烧《诗经》《尚书》等经典及列国史书。其中“刮语”指清除诸子百家的言论,“烧书”即焚毁典籍()。

  2. 历史背景
    该词出自汉代扬雄的《剧秦美新》,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商鞅、张仪、吕不韦、李斯等法家人物的主张,推行严苛统治,包括销毁非官方认可的文献,以加强思想控制()。

  3. 关联事件
    与“焚书坑儒”事件直接相关。据《史记》记载,李斯曾建议秦始皇焚烧民间私藏的《诗》《书》、百家著作及各国史书,仅保留博士官管理的典籍和实用技术类书籍()。

扩展信息

如需查看更多细节,可参考汉典或《史记》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挨擦白雀百忍成金俵养钵咤补税长津趁期疮疥之疾传签槌饼貙蒌打边鼓大辅的溜溜登锋履刃定说放言遣辞俯首贴耳管仲癸庚弘誓黄葛峡冱霜江离啾嘲蠲息匡饬里勾外联离坚合异令録六如居士骂爹骂娘买法芒洋马蹄鳖梦花捻靶儿券台驱遣日旰忘餐软着陆杀鸡哧猴沙囊赡地圣诫盛妆慎口审知尸虫睡龙松仁随驸停绝体气违条舞法文章经济虾女熙朝瑞品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