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离坚合异的意思、离坚合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离坚合异的解释

先 秦 “离坚白”和“合异同”两大哲学命题的并称。比喻善辩、诡辩。语出《鲁连子》:“ 齐 辩士 田巴 ,服 徂丘 ,议 稷下 ,毁五帝,罪三王,服五霸,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沉鬱淡雅之思,离坚合异之谈。” 宋 王禹偁 《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不离坚合异以侈其言,不乱常变古以施其政。”参见“ 离坚白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离坚合异”是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名家学派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并非一个独立的词汇,而是由两个核心概念“离坚白”与“合同异”合并而来,代表了名家内部两种不同的逻辑思辨方向。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 “离坚合异”的构成与基本含义

“离坚合异”是战国时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提出的“离坚白”学说与惠施提出的“合同异”学说的合称。它集中体现了名家对事物属性、概念关系以及语言指称等问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古代中国逻辑思辨的高峰。

  1. “离坚白”(公孙龙):

    • 核心观点:强调事物不同属性的分离性和独立性。以一块“坚白石”为例,公孙龙认为,“坚”(触觉感知的硬度)、“白”(视觉感知的颜色)和“石”(物体本身)是三个相互独立、可以分离的概念。
    • 论证逻辑:当我们用手触摸石头时,只能感知到“坚”而感知不到“白”;当我们用眼睛看石头时,只能感知到“白”而感知不到“坚”。因此,“坚”和“白”并非必然同时、同地存在于石头这个载体中,它们是分离的(“离”)。更进一步,“石”作为一个实体概念,与“坚”、“白”这些属性概念也是可分离的。
    • 哲学意义:揭示了感官经验的局限性、概念(名)的抽象性以及属性相对于实体的独立性,挑战了常识中认为属性必然依附于实体且不可分割的观念。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2. “合同异”(惠施):

    • 核心观点: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而同一性是绝对的,主张消解差异、合同万物。惠施提出了“历物十事”,其中包含“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等著名命题。
    • 论证逻辑:从事物的相对性、变化性和概念的广泛联系性出发。例如,从宇宙的视角看,天与地的高低差异微不足道;从运动的连续性看,太阳刚升到中就意味着开始西斜,生物刚出生就走向死亡。他区分了“小同异”(事物类别内部的同异)和“大同异”(万物作为一个整体,既完全相同又完全相异),最终导向万物在本质上相通(“毕同”)的结论。
    • 哲学意义:打破了事物之间绝对界限的观念,强调事物的相对性、流动性和统一性,体现了辩证思维的萌芽。 (李匡武《中国逻辑史》)

二、 “离坚合异”作为整体概念的意义

将“离坚白”与“合同异”合称为“离坚合异”,反映了名家学派内部两种看似对立实则互补的思维路径:

因此,“离坚合异”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了名家对世界认知的两种基本方式:一是通过精细的逻辑辨析区分事物(离异),二是通过辩证的思维统合万物(合同)。它们共同构成了名家学派对名实关系、概念逻辑和世界本原的深刻思考,对中国古代哲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网络扩展解释

“离坚合异”是先秦时期名家学派的重要哲学概念,综合了公孙龙的“离坚白”与惠施的“合同异”两大命题,具体解释如下:

1.词语构成与来源

2.哲学内涵与评价

3.应用与影响

附注

需注意“离坚合异”与“合异离坚”词序不同,但均指向同一概念组合,可能因文献传抄或表达习惯差异导致。

别人正在浏览...

挨家挨户败家精誖眊比坿擘窠书猜衅长陌蹅踏丑史出首楚望台赐田错见锭子金断经犯节矾山朏壮负曲高红绲淆函括河鼓浤浤红衣礮后学环饼黄鸎尖刀煎灼驾驶员凈财惊觉禁中痨伤燎灶六监盲废面执妙辩缪卜泞泥漂泊颇说驱邪曲智日月参辰上清童子善声山猪圣作水煤气通令土溜无所不为下不来台详允陷误下问狭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