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冱霜的意思、冱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冱霜的解释

犹霜冻。 清 曹寅 《西轩树影》诗:“沍霜愁踏蛟龙背,抱影寒分襆被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冱霜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冱”和“霜”组合而成,多用于描绘严寒凝结的景象。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解析其含义:


一、单字释义

  1. 冱(hù)

    • 本义:冻结、凝结。《说文解字》释为“寒闭也”,指寒气闭塞导致冰冻。
    • 引申义:形容寒冷凝固的状态,如“冱寒”(严寒冻结)。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第1卷)

  2. 霜(shuāng)

    • 本义: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结的白色冰晶。《说文解字》:“丧也,成物者。”
    • 象征义:常喻寒冷、肃杀或高洁,如“霜刃”“霜鬓”。

      来源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复合词“冱霜”的释义

冱霜指寒霜冻结的景象,强调低温下霜露凝结的严酷状态。


三、权威典籍中的引用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冱霜:严寒结霜。唐杜甫诗‘冱霜驱晓驾’即用此意。”

    链接: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注:需订阅访问)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收录“冱”字条,释为“寒气凝结”,并引《左传·昭公四年》“固阴冱寒”佐证其古义。

    链接:商务印书馆《辞源》介绍页


四、现代使用与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冱霜”极少单独使用,但“冱”仍见于“凝冱”“冱冻”等词,多用于文学或气象描述,如:

“北国冬日,湖面凝冱如镜。”(《中国气象地理志》)

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冱霜”是一个凝练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严寒中霜露冻结的自然现象,承载着古典文学对严冬的意象化表达。如需深入考据,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纸质版。

网络扩展解释

“冱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冱霜(拼音:hù shuāng)形容冬季极其寒冷、霜冻严重的天气现象,常用于描述自然气候或人在严寒中的感受。

  2. 词义解析

    • “冱”指寒冷凝结的状态,“霜”为霜冻,合起来强调霜冻的严酷性。例如清代曹寅的诗句“冱霜愁踏蛟龙背”即用此词描绘冰霜覆盖的场景。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书面语境,如描述冬季清晨地面结霜、严寒天气下的自然景象,或比喻极寒的环境。

  4. 相关延伸
    在成语中,“冱霜”与“固阴冱寒”等词类似,均用于强调寒冷的持久性。

总结来说,该词核心在于通过“霜冻”具象化寒冷程度,适用于文学或对天气的生动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阿堆柏亮父被炉蔽茂餐霞测杆豺鼠子长案畜藏打诳语打耙砥石豆蔻分儿蜂巢各色关生贵好国无二君豪姓狠刚换锦华滋角绮静事窘滞九虫救经舅太太唧啧绝品郡庭咔啦黎萌麻起面蠒弄思欧人蟠纸庖牺歧嶷琼章起赛躯干塞上秋善始令终沙汰诗家受粉瘦脊黍稷竦讋算囊鹈鴂童贞团标咼堕髻文瑞楼温水限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