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饬的意思、匡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饬的解释

亦作“ 匡饰 ”。匡正整治。《史记·秦始皇本纪》:“匡飭异俗,陵水经地。”《汉书·高后纪》:“ 高皇帝 匡飭天下,诸有功皆受分地为列侯,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 颜师古 注:“匡,正也。飭,整也。” 唐 白居易 《除任迪简检校右仆射制》:“《书》曰:‘德懋懋官,功懋懋赏’,此先所以匡饰天下也。” 明 归有光 《魏诚甫行状》:“闻太常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礪於学,以礼自匡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饬(kuāng chì)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匡”和“饬”二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规范、整顿以达到纠正或教化的目的。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匡(kuāng)

    • 本义为“方正”“纠正”,引申为扶正、匡正。《说文解字》释:“匡,饮器,筥也。从匚,㞷声。”后多用于“匡正”“匡救”等词,强调修正错误或偏差。
    • 例:《左传·襄公十四年》:“过则匡之”,指纠正过失。
  2. 饬(chì)

    • 本义为“整治”“使有序”,《说文解字》释:“饬,致坚也。从人,从力,食声。”引申为整肃、告诫。
    • 例:《汉书·宣帝纪》:“饬躬斋精”,指整肃自身行为。

二、复合词“匡饬”的语义


三、权威典籍用例

  1. 《汉书·礼乐志》:

    “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未能具明堂、匡饬雅乐。”

    ——指汉初整顿礼乐制度以恢复正统。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

  2. 《清史稿·选举志》:

    “敕各省学臣,匡饬士习。”

    ——要求地方学官整顿士人学风。

    (来源:中华书局《清史稿》)


四、语义关联与延伸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
  3.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为权威出版社版本;如需电子资源,可检索“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等可信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匡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uāng chì,其核心含义为匡正整治,即纠正偏差、整顿秩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文献用例

  1. 《史记·秦始皇本纪》
    “匡飭异俗,陵水经地。”
    ——指秦始皇统一后对各地风俗的整治。
  2. 《汉书·高后纪》
    “高皇帝匡飭天下,诸有功皆受分地为列侯。”
    ——描述汉高祖刘邦对天下的治理。
  3. 唐代白居易《除任迪简检校右仆射制》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此先所以匡饰天下也。”
    ——“匡饰”为“匡饬”的异写,强调以德政规范天下。

其他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书法写法(如行书、楷书等),。

别人正在浏览...

安赫尔瀑布半懂不懂拔山军襞敛比儗产儿承续遄速倅介徂丧得不鼎脚动窝儿翻竞改貌贡媚哄诱会章互相坚持渐渍徼巡嚼牙巴禁坰襟上九宫真人九环带九仙倦盹聚结遽容绺窃拢岸龙争虎战漫漶支离没底明诏闹闲内奸盆花,盆花儿姘夫轻车简从清通弃文就武荣盛入等若合符节生死有命声学输贩擡亭韬声匿迹恬不知怪天高地厚铜兽符投充投缳晩蚕婉仪相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