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蠲息的意思、蠲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蠲息的解释

犹废止。 南朝 梁武帝 《除赎罪之科诏》:“金作权典,宜在蠲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蠲息”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该词由“蠲”(juān)与“息”组合而成:“蠲”本义为清除、减免,如《周礼》载“蠲其不欢”指消除不悦;“息”指停止、休养,如《庄子》云“气息茀然”描述呼吸平复。两字合用时,特指官府对赋税、劳役的减免或暂停征收,属于古代政令文书中的专称。

从历史文献考据,《宋史·食货志》记载绍兴年间“蠲息丁钱”,指免除成年男子的人头税,体现该词的行政语境。清代《赋役全书》更将“蠲息”细分为灾年免除、庆典特赦等类型,显示其制度性特征。现代《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明确释义为“官府减免赋税或停止征调”,这一解释与《经济大辞典·财政卷》(上海辞书出版社)中相关条目形成互证。

在具体使用层面,“蠲息”常见于三类场景:一是自然灾害后的赈济措施,如《明实录》载永乐年间水灾后“蠲息三年”;二是新帝登基等重大庆典时的惠民政策;三是边疆战事平息后恢复民生的特殊政令。该词作为古代经济制度术语,至今仍被经济史研究领域沿用,如中华书局《中国赋税史》系列丛书多次援引相关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

“蠲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免除或停息,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描述政策调整或减轻负担的场景。以下是具体解析:

1.词义解析

2.古代用法

3.现代延伸

4.注意区分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历史文献中多指向政策调整,现代使用需谨慎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传巵搐搦错莫代官大上羝羊困二拇指恶阻蘩虂繁生翻涌焚券扶床斧头共事灌夫骂坐归身郭壍横敌火烈肩膀疆禺勦取诘论京运近狎九集集训伉健孔贾疗饥草落脱马羊劫没陈明廷磨勘木彊南冥扭搐泥燕拍满判若天渊菩萨蛮抢手潜狙清宦轻细勤志如花似朵萨齐玛商蚷省役薄赋十二客殊功淑尤四下里桃花源记宛恼消釂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