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北洋军阀和国6*民6*党政府统治时期海关税收的计算单位。
(2).“关金券”的简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关金汉语 快速查询。
关金是近代中国货币史中的特殊概念,具有双重属性:
一、海关金单位的定义与功能 关金最初指"海关金单位",1930年由国民政府确立为海关征税标准,1关金折合纯金0.601866克。该计量单位的确立源于国际银价波动导致关税收入贬值,参考了《国际金本位协定》的计量标准,直接与黄金挂钩以稳定税收。
二、关金券的纸币化进程 1931年中央银行开始发行"关金券",面值从10分到250元不等,初期仅用于缴纳关税。抗日战争期间因法币贬值,1942年4月起关金券以1关金=20法币的比率投入流通领域,正式成为法定货币,最高面值发行至25万元。
三、货币制度的终结 随着1948年8月金圆券改革推行,关金券完成历史使命停止流通。其存续期间经历了从关税计算单位到流通货币的功能嬗变,反映了民国时期货币体系的复杂性。相关定义可参考《中国近代金融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及《经济大辞典·财政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等权威文献。
“关金”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海关税收单位
指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20世纪上半叶)海关税收的计算单位,用于衡量进出口关税。
关金券(货币名称)
全称“海关金单位兑换券”,最初由国民党中央银行于1931年发行,专用于缴纳关税。1942年后作为流通货币与法币并行使用,1关金券=20法币。此含义在文献中更为常见。
成语含义争议
部分资料提到“关金”作为成语,指“关键时刻金钱起决定性作用”(如),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词典,可能为特定场景下的引申义。
人名或寓意
在姓名学中,“关”与“金”组合可寓意志向坚定、财运亨通等(),但属于非主流用法。
若涉及历史研究或文献阅读,建议以“海关单位/货币”为优先释义;若在文学或口语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为比喻表达。更多细节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或经济类词典。
矮人看戏本科生秉钧持轴踣尸残帙草房茬口长则是颤悸春种出入生死磁锋大猷调叠洞感都卢缘碓臼凤皇儿风媒花伏念负辕歌悦锅腔子后患化导浑粹户品浆酒霍肉讲劘疆禺顝客困斗琅笈雷逝连枝共冢旅升没一孟姜女潘澜翩若惊鸿丕图剖散奇警青幡宂将三街六巷善男信女盛旦生发未燥神知恃功四弘桃花源特务頽巧外合里差微茫象镳蟹行文膝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