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观德的意思、观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观德的解释

观察德行。《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史记·乐书》:“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张守节 正义:“结乐使人知上之事,故观知其德也。”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山云特起,八卦成形。凤凰于飞,九州观德。”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与为人后》:“为人子者之絶本生之斩衰……屏而黜之,使不得与於观德之列,不亦可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观德"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于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尤其是射箭等礼仪活动),来考察和评判其内在的道德品质与德行。它体现了古代中国将外在技艺与内在修养紧密联系的文化观念。

  1. 核心释义:

    • 观: 观察、观看、考察。
    • 德: 道德、品行、德行。
    • 合义: 通过观察(某人的行为、表现)来考察、衡量其内在的道德水准。这通常不是指日常行为的观察,而是特指在特定的礼仪场合(如射礼)中,通过其表现是否符合礼仪规范、展现出的态度(如是否专注、恭敬、从容)来判断其德行高低。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典故出处与背景:

    • "观德"的概念与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尤其是"射礼"密切相关。《礼记·射义》中明确指出:"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故曰:射者,所以观盛德也。" 以及"射者,男子之事也...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此可以观德行矣。" 这清晰地表明,射箭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道德修养的体现,是观察选拔人才德行的重要场合。来源:《礼记·射义》(《十三经注疏》本)。
  3. 用法与示例:

    • 该词常用于描述在礼仪活动中考察德行的目的或功能。
    • 示例: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大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射者...此所以观德行也。" (引自《礼记·射义》,强调射礼的核心目的在于"观德行")。来源:《礼记·射义》(《十三经注疏》本)。
    • 示例: "射以观德,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更是对参与者心性、修养的全面检验。" (现代语境中对古义的阐释)。来源:对传统礼乐文化的普遍理解(基于《礼记》等经典)。

网络扩展解释

“观德”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献的词语,其核心含义为“观察德行”,强调通过言行举止评价人的品德修养。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观德”由“观”(观察)和“德”(品德)组成,指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态度来评判其道德水平。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尚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意为通过宗庙制度可观察德行,通过治理方式可考察政绩。

二、经典文献中的延伸

  1. 《史记》
    在《乐书》中提到“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说明礼乐教化能体现民众的道德取向。
  2. 《周易》
    从哲学角度强调“观”的重要性,认为观察是认知世界的基础能力,而“观德”则与诚信、处世观等价值观紧密关联。

三、应用场景

四、历史用例

北周庾信在《贺新乐表》中以“九州观德”赞颂礼乐对德行的彰显,清代夏炘则通过“观德之列”探讨伦理规范。

别人正在浏览...

白汁本班本项辨认逼惮毕门不差毫厘不倾层层加码蚩庸粗通文墨蝶粉蜂黄短距离翻引钱丰水贺正候火浣溪沙惠美娇情京京金烬金奴尽人金叶表九皐九世举陈袀袯局子口中雌黄狂率枯萍阑残羸疢两妃两势下临危授命露出马脚谩好民俗学前房后继钎焊清飈轻浪浮薄妻帑跂涂起寨缛丽射粮军誓天指日瘦金书唐槐秋梼昧贴律握篆兀突突五噎闲晏小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