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虚的意思、凭虚的详细解释
凭虚的解释
(1).指 凭虚公子 。 晋 潘岳 《西征赋》:“指西宾所以言於东主, 安处 所以听於 凭虚 也。”
(2).虚构。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 宋玉 《高唐赋》云梦神女於 阳臺 。夫言并文章,句结音韵,以兹叙事,足验凭虚。”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逸文一》:“ 温 以为凭虚,殊不介意。” 刘师培 《文说·记事篇》:“后世文人,饰词矫説,或尊己而卑人,或援古以证今,事每凭虚,词多乌有。”
(3).凌空。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张伯英 书如 汉武帝 爱道,凭虚欲仙。” 宋 张孝祥 《菩萨蛮·登浮玉亭》词:“微风吹笑语,白日鱼龙舞。此意忽翩翩,凭虚吾欲仙。”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呀!这道士凭虚而去,莫非就是飞鸣过舟之鹤乎?” 清 李渔 《蜃中楼·幻因》:“有龙宫二女,蜃阁凭虚。”
(4).无所依靠。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若募彼人响导,挟异国济师……凭虚蹈空,过为指料,将有临危失据之忧矣。此所谓决天下於一掷者也。”
犹言凌空。 元 陆文圭 《减字木兰花慢·滕王阁》词:“听佩玉鏘鸣,驂鸞小住,高阁凭虚。”
词语分解
- 凭的解释 凭 (憑) í 靠在东西上:凭栏。凭吊(对着遗迹怀念)。 依靠,仗恃:凭借。凭靠。凭信。 根据:凭票入场。 证据:凭据。文凭。凭空。凭证。空口无凭。 由着,听任:任凭。听凭。 笔画数:; 部首:几;
- 虚的解释 虚 ū 空:虚无。虚实。虚度。虚名。虚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虚。乘虚而入。 不真实的:虚伪。虚假(?)。虚妄。虚惊。虚夸。虚构。虚传。虚张声势。 内心怯懦:做贼心虚。 不自满:虚
专业解析
"凭虚"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
字面义与核心义:
- 凭: 倚靠、依托、凭借。
- 虚: 空虚、虚无、虚空;也可指天空(因其空旷无垠)。
- 合义: 字面意思是“依托于虚空”或“凌空”。其核心含义是无所依托、凭空、虚构。它强调事物的存在或发生缺乏实际的基础、根据或依托,带有虚幻、不真实的意味。
-
引申义与用法:
- 凭空虚构/捏造: 这是最常见的引申义。指没有事实依据地编造、杜撰。例如:“这个故事纯属凭虚杜撰,不可轻信。”
- 凌空/腾空: 取其“依托于虚空(天空)”的字面义,形容在高空中悬浮或飞翔的状态。例如:“仙鹤凭虚御风,姿态优雅。”(此用法相对较少,更强调物理上的位置)。
- 虚无缥缈/不切实际: 形容想法、言论等脱离现实,没有根基,难以实现。例如:“他的计划过于凭虚,缺乏可行性。”
- (在古文中)指天空: “虚”有时直接指代天空,“凭虚”即指“在天空中”。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其中虽未直接出现“凭虚”一词,但描绘了高阁之上的开阔视野,常被用来体会“凭虚”凌空之感。更直接的例子如张衡《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此处的“凭虚”作为人名,意为“依托于虚空”,体现了其超然或虚构的特性)。
“凭虚”的核心意义是无所依托、凭空、虚构。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含义是凭空捏造、没有根据。它带有明显的书面语和文言色彩。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该词典是中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它对“凭虚”一词有详细的释义和书证(古代文献中的用例)。
-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权威工具书,对“凭虚”在古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有明确解释。
-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大规模的语文辞书,尤重探求词义的来源和演变,对“凭虚”的词源和古义有深入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凭虚”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指虚构人物“凭虚公子”
源自汉代张衡《西京赋》中的虚构人物“凭虚公子”,常被用作假设或象征性人物的代称。例如:“此西宾所以言于东主,安处所以听于凭虚也”(晋·潘岳《西征赋》)。
2.凌空、飘浮空中
形容物体或人悬浮于空中,带有轻盈、超脱的意境。例如:
- “张伯英书如汉武帝爱道,凭虚欲仙”(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
- “此意忽翩翩,凭虚吾欲仙”(宋·张孝祥《菩萨蛮·登浮玉亭》);
- “高阁凭虚”(元·陆文圭《减字木兰花慢·滕王阁》)。
3.虚构、杜撰
指内容不真实或凭空想象。例如:
- “宋玉《高唐赋》……足验凭虚”(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
- “后世文人,饰词矫说……事每凭虚”(刘师培《文说·记事篇》)。
4.无所依靠
表示缺乏实际依据或依托。例如:
- “情凭虚而测有,思沿想而图空”(南朝齐·王僧虔《书赋》);
- “凭虚而去,莫非飞鸣过舟之鹤乎”(明·陈汝元《金莲记·赋鹤》)。
“凭虚”在不同语境中可表达虚构、凌空、无依托等含义,常见于古典文学和艺术评论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用法,可参考《西京赋》《西征赋》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澳溟辩义蔽隐彩牋财幸草鱼层秀车重崇酒充起川域莼羹除饰词史当若登录电流放大器定钱二坊方城鲂鲆发妻飞跨瀵发割青古装汇粹蕙兰活褥虵鲛韅吉丢疙疸九牛一毫据卧了处廉愧历史意义茫无边际蛮音眠娗捻神捻鬼芡实峭削栖鵀汝月三天没大小石棱衰委谁生顺成疏水箪瓢綀子条柜穨龄土色危旆无像捂住纤理下秩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