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傲慢的样子。《诗·小雅·正月》:“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毛 传:“仇仇,犹謷謷也。” 孔颖达 疏:“《释训》云‘仇仇、敖敖,傲也’,义同。” 唐 张说 《大周故宣威将军杨君碑》:“仇仇执宪,不我力以。”一说为缓持,形容拿东西不用力的样子。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卷六。
怨敌。 鲁迅 《华盖集·杂感》:“这都是现世的仇仇,他们一日存在,现世即一日不能得救。”一本作“ 仇讎 ”。
“仇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文献和不同学者的解释来理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傲慢的样子
源自《诗经·小雅·正月》:“执我仇仇,亦不我力。”毛传注为“仇仇,犹謷謷(傲慢)也”,孔颖达疏引《尔雅·释训》进一步解释“仇仇、敖敖,傲也”。
缓持物品的样子
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提出另一观点,认为“仇仇”形容“拿东西不用力”,即动作轻缓。
怨敌或仇敌
鲁迅在《华盖集·杂感》中曾用“仇仇”指代“现世的仇敌”,但此用法较少见,部分文献写作“仇讎”。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学术讨论,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若需表达“仇敌”含义,更推荐使用“仇人”“仇敌”等常见词汇。
仇仇(chóu)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它表示对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仇恨或敌意。
拆分部首和笔画:仇仇的第一个字“仇”是由“亻”和“受”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拼音是“chou”;第二个字“仇”是由“亻”和“叅”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拼音同样是“chou”。
来源:仇仇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演变过程中。在古代,人们通过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转注等方式创造了汉字,仇仇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古文献中的出现频率较高,表达了人们对敌对势力或个人的强烈敌意。
繁体字:《仇仇》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化字相同,仍然是由两个“仇”组成。
古时汉字写法:在古时的汉字写法中,仇字的两个部分曾经有过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个字“仇”的底部曾写作“攸”,第二个字“仇”的左侧曾写作“跀”或“禺”,在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到这些写法。
例句:1.他们之间的仇仇已经持续了很久了。
组词:仇恨、仇人、仇视、仇敌、报仇等。
近义词:敌意、恨意、怨恨等。
反义词:和解、友好、善意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