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兴安岭的意思、大兴安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兴安岭的解释

[Great Xingan Mountains] 内蒙东北部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000多公里,无明显高山,平均1000—2000米,北部生长茂密森林,为中国主要林区

详细解释

中国东北西南向主要山脉,地势二、三6*级阶梯的界线。除北端在黑龙江外,斜贯内蒙古东部。海拔1100大兴安岭1500米。最高峰黄岗梁海拔2029米。山顶浑圆。西坡缓,逐渐向内蒙古高原过渡;东坡逐级下降到东北平原。南段为中国内、外流区分界。中国最大的林区。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兴安岭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大兴安岭

一、词义解析

大兴安岭是专有地名,汉语词典释义为:

  1. 地理概念:指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中“大”强调其规模宏大,“兴安”源于满语“金阿林”(意为“极寒处”),“岭”指连绵的山脉。该名称在清代文献中正式确立,反映其寒冷气候与广袤特征。
  2. 地形特征:作为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界,主体由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平均海拔1200-1300米,最高峰黄岗梁(2029米)。其地貌以缓坡圆顶山丘为主,属古老褶皱断块山。

二、生态与文化内涵

  1. 生态意义:中国最大寒温带针叶林区,植被以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为主,被誉为“绿色宝库”。森林覆盖率超80%,是黑龙江、嫩江等河流的发源地。
  2. 人文属性:历史上为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兴安”一词在蒙古语中衍生为“丘陵之地”,体现游牧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现为国家级生态功能区。

三、权威定位

根据国务院《中国地名志》及自然资源部界定:大兴安岭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全长约1400公里,是地理学上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重要标志。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东北卷》.
  3. 自然资源部.《中国山脉地理志》.
  4.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内蒙古地名文化溯源》.

网络扩展解释

大兴安岭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山脉,具有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多重意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地理特征

  1. 位置与范围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部,跨越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1200-1400公里,平均海拔1100-1500米。主峰黄岗梁海拔2029米。
    山脉西侧为内蒙古高原,东侧为松辽平原,是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

  2. 地貌特点

    • 山顶浑圆,西坡平缓过渡到内蒙古高原,东坡陡降至东北平原。
    • 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70%,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林业基地。

二、名称由来与历史

  1. 词源解释
    “兴安”源自满语,意为“极寒之地”;“岭”对应满语“阿林”(山)。合称即“极寒之山”。
    锡伯语称其为“夏恩阿林”,意为白色山岭,后演变为“兴安岭”。

  2. 历史沿革

    • 古称“大鲜卑山”,是鲜卑等北方民族的发源地,留有嘎仙洞、古驿道等遗迹。
    • 清代因采金业兴盛被称为“黄金之路”,康熙时期开辟嫩江至漠河的驿道。
    • 现代行政区划历经多次调整,现分属黑龙江和内蒙古,形成独特的跨省管辖格局。

三、生态与文化意义

  1. 自然资源

    • 中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区,盛产落叶松、白桦等树种,是东北虎、驼鹿等珍稀动物栖息地。
    • 拥有黑龙江、嫩江等水系源头,维系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平衡。
  2. 多元文化

    • 融合“北”文化(神州北极)、“雪”文化(冰川与冰雪景观)、“绿”文化(森林与湿地)。
    • 保留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渔猎传统,以及抗联精神等红色文化遗产。

四、行政区划与经济


参考资料

如需了解更完整信息,可查看相关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摆枱北坛拨车簸土扬沙侧泳唱双簧儃伫崇崇崇乱传劳丹跸黨風迭激砥砺琢磨缔约二朝廷发寤風勃风云月露观河瓜田过笋昏曙火煤子兼包并容蹇浐浇溉假虚戒坛峻健剧戏冷气炼达灵感刘勰履戴漭弥明朝鸟觜飘樊落溷期度颀晰融贯三百六十行寿面鼠韭束句孰论私赂孙叔谈霏玉屑滩声童话望风而走微员文山会海问途霄晖萧墙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