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的意思、大兴安岭的详细解释
大兴安岭的解释
[Great Xingan Mountains] 内蒙东北部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000多公里,无明显高山,平均1000—2000米,北部生长茂密森林,为中国主要林区
详细解释
中国东北西南向主要山脉,地势二、三6*级阶梯的界线。除北端在黑龙江外,斜贯内蒙古东部。海拔1100大兴安岭1500米。最高峰黄岗梁海拔2029米。山顶浑圆。西坡缓,逐渐向内蒙古高原过渡;东坡逐级下降到东北平原。南段为中国内、外流区分界。中国最大的林区。
词语分解
- 大兴的解释 ∶大规模开展或从事大兴土木 ∶大规模或有力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岭的解释 岭 (嶺) ǐ 山,山脉:山岭。分水岭。岭脊(山脊)。 特指中国大庾岭等五岭: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亦称“岭外”、“岭表”)。 岭 í 〔岭嵤〕山深貌。亦作“岭巆”。 笔画数:; 部首:山;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兴安岭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大兴安岭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山脉,具有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多重意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地理特征
-
位置与范围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部,跨越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1200-1400公里,平均海拔1100-1500米。主峰黄岗梁海拔2029米。
山脉西侧为内蒙古高原,东侧为松辽平原,是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
-
地貌特点
- 山顶浑圆,西坡平缓过渡到内蒙古高原,东坡陡降至东北平原。
- 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70%,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林业基地。
二、名称由来与历史
-
词源解释
“兴安”源自满语,意为“极寒之地”;“岭”对应满语“阿林”(山)。合称即“极寒之山”。
锡伯语称其为“夏恩阿林”,意为白色山岭,后演变为“兴安岭”。
-
历史沿革
- 古称“大鲜卑山”,是鲜卑等北方民族的发源地,留有嘎仙洞、古驿道等遗迹。
- 清代因采金业兴盛被称为“黄金之路”,康熙时期开辟嫩江至漠河的驿道。
- 现代行政区划历经多次调整,现分属黑龙江和内蒙古,形成独特的跨省管辖格局。
三、生态与文化意义
-
自然资源
- 中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区,盛产落叶松、白桦等树种,是东北虎、驼鹿等珍稀动物栖息地。
- 拥有黑龙江、嫩江等水系源头,维系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平衡。
-
多元文化
- 融合“北”文化(神州北极)、“雪”文化(冰川与冰雪景观)、“绿”文化(森林与湿地)。
- 保留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渔猎传统,以及抗联精神等红色文化遗产。
四、行政区划与经济
- 现辖区域:包括黑龙江省的漠河市、呼玛县、塔河县,以及内蒙古境内的加格达奇区等地。
- 经济支柱:以林业、木材加工为主,近年转向生态旅游和可持续资源开发。
参考资料
如需了解更完整信息,可查看相关来源:
- 地理特征:、2、7、12
- 历史与文化:、8、9、13
- 行政区划与经济:、6、12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兴安岭是指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条山脉,被誉为中国最后一片净土。拆分部首是大、兴、安、岭,笔画分别为三画、八画、六画、八画。大兴安岭的名称来源于满语“adalgi ningguta alin”,意为“大山之地”。繁体字写作「大興安嶺」。
古时候,大兴安岭的汉字写法并不完全相同,可能会写作「大興安嶺」或者「大興安靈」。不同的写法但都指向同一条山脉。
以下是一个关于大兴安岭的例句:大兴安岭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与大兴安岭相关的组词有: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熊、大兴安岭狼等。
近义词可以是:大興安嶺(繁体写法)
反义词可以是:大兴安岭之外的地区。
别人正在浏览...
靉靆宝鸭编辑部禀贷剗剔辞要道口锡得宝歌雕朽讹诬翻澜法旨風流緼藉分撇否德负流宫事购买寒栗横肆后起黄铜阍人甲坊江桡交讧裌裙肌革糺户睊怒开长看落刻露课率寇奸流习六州歌头陋套路长露地白牛满天飞名高天下目连救母皮匠啓处棋逢对手麒麟楦清严柔慎入月上膛上元节生石膏甥侄桃源想铁轨物外无忧王想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