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备的意思、国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备的解释

指国家的储备。《墨子·七患》:“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备”在汉语词典中属于相对冷门的复合词,目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单独收录。根据构词法可拆解分析如下:

  1. 单字释义

    • “国”指国家政权统辖下的疆域与政治实体,《说文解字》释为“邦也”,《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拥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 “备”在古汉语中通“備”,《尔雅·释诂》注为“具也”,现代义项包含“准备、防备、设备”等,《王力古汉语字典》收录其“储备物资”的用法。
  2. 复合词推证 结合历史文献用例,“国备”可解作“国家储备体系”,见于《管子·轻重篇》:“万乘之国,不可以无万金之蓄饰;千乘之国,不可以无千金之蓄饰”,该篇强调国家需通过平籴法建立粮食储备机制。此概念与现代“战略物资储备”“财政预备金”等制度存在语义关联。

  3. 现代延伸义 在当代政策术语中,“国备”偶见于非正式场合指代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例如《中国应急管理蓝皮书(2022)》提及“健全国备机制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此处特指国家层级的应急预案与资源调配系统。

网络扩展解释

“国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国家层面的储备与准备
    该词最早出自《墨子·七患》,强调国家需储备粮食等物资以应对危机。如“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指出国家若无足够储备则难以存续。
    核心指向:粮食储备是立国之本,体现古代对战略物资储备的重视。

  2. 广义的备战备荒
    现代语境中,“国备”可引申为成语,指国家或集体为应对战争、灾害等突发事件所做的全面准备,包括物资、军事、民生等多方面。

二、延伸与运用

三、总结

“国备”兼具狭义(物资储备)与广义(全面准备)的双重含义,其核心理念是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若需深入探究,可参考《墨子·七患》原文及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路白鹿币白鸦办集保长备美本情砭针草团瓢炒青成亲尺籍炊家子楚泽丹辉倒裳倒戟达巷定点数地师东交民巷杜茎山顿放二松归槥海内无双还揖含啼醮章积神九叙涓涤矍圃钜藩槛槛可萨馈诒酪酸留犊垄墓赧颜汗下捏搭軿臻前禽清味侵近羣工遶圜荏菽三养韶舞盛多石畬顺比速急汰留贴服完了汙渍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