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制作的铜镜。 唐 王度 《古镜记》:“ 隋 汾阴 侯生 ,天下奇士也。 王度 常以师礼事之。临终,赠 度 以古镜。”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洗炼》:“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古钟鼎彝器辨》:“ 范文正公 家有古镜,背具十二时,如博棊子。每至此时,则博棊中明如月,循环不休。”
“古镜”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语,具体含义及延伸信息如下:
指古代制作的铜镜,多由金属(如青铜)或玉石制成,表面经过打磨抛光后可照人像。其用途不仅是日常梳妆工具,还常被赋予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
古镜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物,代表光明、智慧与美好,如唐代杨玉环珍藏古镜的传说,使其成为身份与美貌的象征。
文学意象
唐代诗人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洗炼》中以“古镜照神”比喻诗歌创作的纯净与深邃,体现其美学价值。
工艺技术
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记载古镜工艺复杂,部分镜背雕刻十二时辰纹饰,甚至具备特殊光影效果;沈括《梦溪笔谈》描述古镜材质为青铜,敲击时声音清越,工艺精湛。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工艺细节,可参考《古镜记》《梦溪笔谈》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