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室土阶”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为máo shì tǔ jiē,意为“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该成语通过简朴的居住环境,体现安贫乐道或物质条件匮乏的状态。
最早见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扶风掾李育,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阶。”。这一记载反映了古代文人学者淡泊名利、专注学问的生活态度。
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简朴生活的推崇,尤其在儒家思想中,物质简朴与精神富足常被并提。现代使用中,可借以倡导节俭或描述历史人物的清贫风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成语词典。
茅室土阶,这个词是指住在茅草舍内的人所踏的土地台阶。它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茅”、“室”、“土”和“阶”。下面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的解析。
拆分部首:
茅 - 由草字头组成
室 - 由宀部(宝盖头)组成
土 - 由十字部组成
阶 - 由门字旁组成
笔画:
茅 - 由5画组成
室 - 由9画组成
土 - 由3画组成
阶 - 由9画组成
根据这个词的字面意思,茅室土阶指的是古时候茅草舍内的土地台阶。
在繁体中,茅室土阶的写法与简体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茅室土阶的写法与现在相同。
例句:
1. 我每天踏着茅室土阶,来到山顶望着远方。
2. 雨后,茅室土阶上的泥土被洗得干净利落。
相关词语:
组词:茅草、土地、阶梯
近义词:草地台阶
反义词:水泥台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