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洁白晶莹的露珠。泛指露水。 唐 独孤及 《仙掌铭》:“远而视之,如欲捫青天而掬皓露,攀扶桑而捧白日。” 唐 李商隐 《蝶》诗之一:“只知防皓露,不觉逆尖风。” 宋 孔平仲 《食梨》诗:“赠君玉壶曾冰之皓洁,副以金茎皓露之清凉。”
“皓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ào lù,其核心含义指洁白晶莹的露珠,也可泛指清晨的露水。以下是详细解释:
“皓”意为洁白、明亮,“露”即露水,合称后形容露珠的纯净与晶莹。该词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象,尤其在古典文学中,常与高洁、清冷等意象关联。
古代诗人多借“皓露”营造意境,例如:
“皓露”在诗词中常象征:
“皓露”既是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古典文学中富含诗意的象征符号。
词义:皓露指月光和露水,特指月光洒在地面上,将地面洒得明亮如白玉,还有露水凉爽清澈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皓(⺍日):3画;露(⺍雨):17画
来源:皓露类似于古代文人对风景的描述,多见于诗词曲赋等文学作品中。
繁体:皓露(繁体字同简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皓露的写法并无特别之处,与现代汉字写法相同。
例句:1. 月色皓露,宛如白玉洒落。 2. 夜凉如水,草木上覆盖着一层皓露。
组词:皓月、皓白、皓日、露水、露珠、露天等。
近义词:月华、月光、白露
反义词:昏暗、风沙、浑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