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or and shame; sense of honour] 廉操与知耻
不识廉耻
不顾廉耻的人
廉洁知耻。《荀子·修身》:“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淮南子·泰族训》:“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儻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许地山 《归途》:“没廉耻的事情,若不是为饥寒所逼,谁愿意干呢?”
“廉耻”是汉语中表示道德观念的复合词,由“廉”与“耻”组合而成,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指廉洁的操守和羞耻的心理感受,强调人应具备的两种道德品质:一是保持清廉正直,二是有辨别是非的羞耻心。
如需更全面的典籍引用或历史演变分析,可参考《荀子》《管子》等文献原文。
廉耻是一个汉字词语,是由“廉”和“耻”两个字组成的。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廉耻意为正直廉洁而有羞耻心,引申为自身有所追求、要求自己做到道德高尚的觉悟和品德。
“廉”字的部首是⼴(宀),“耻”字的部首是⺮(竹)。廉字的笔画数为8,耻字的笔画数为10。
《尔雅·釋重遣》中解释为兄弟分财,“兼好義不廉,感懷達於兄弟,故言廉氏”。在古代,廉字的发音为“lián”,而耻字的发音为“chǐ”。两个字合并后即为现代的廉耻。
廉字的繁体字为「鈴」,耻字的繁体字为「恥」。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廉字的上部分写成“竹”,下部分写成“⼥”,音为“ㄌㄧㄢˊ”。耻字的上部分写成“⺮”,下部分写成“女”,音为“ㄔˇ”。
1. 他一贯为人正直,讲究廉耻。
2. 情况艰难,但他不忘廉耻,坚守原则。
廉洁、廉政、廉明、廉洁奉公、廉正、廉明正大、廉情、廉署、廉颇、秉公廉洁等。
正直、清廉、高尚、忠诚。
贪婪、腐败、无耻、堕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