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鼓鐘 ”。
亦作“ 鼓钟 ”。1.敲钟。《诗·小雅·鼓锺》:“鼓钟将将, 淮水 汤汤,忧心且伤。”
(2).鼓与钟。《淮南子·本经训》:“雷鸣之声,可以鼓钟写也。” 唐 鲍溶 《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山知槱柞新烟火,臣望簫韶旧鼓鐘。” 宋 苏轼 《大别方丈铭》:“我作铭诗,相其木鱼,与其鼓鐘。”
(3).山名。《山海经·中山经》:“东三百里,曰 鼓钟之山 , 帝臺 之所以觴百神也。” 郭璞 注:“举觴燕会,则於此山,因名为 鼓钟 也。”
(4).古代掌管鼓钟的官吏。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字说>》:“又请看《大克鼎》吧,所锡的不是有‘史,小臣,霝,龠,鼓钟’吗?霝就是灵,也就是巫。龠是籥师。鼓钟是司鼓钟的官。因为这三者都和史与小臣并列,故知必是同类。这是金文上以‘巫史吏职’为锡品的例子。”
“鼓钟”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溯源 “鼓钟”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鼓钟》,指击鼓与敲钟的联合奏乐形式。古代《周礼》记载“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之”,说明二者在礼乐中的协同作用。
二、器物形制
三、礼乐功能 在先秦礼仪中,鼓钟组合具有特殊象征:
四、语义衍变 汉代后衍生出双重意象:
“鼓钟”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来源:
《诗经》篇名
指《诗经·小雅》中的诗篇《鼓钟》,全诗四章。根据传统注解(如《毛诗序》),此诗通过“鼓钟将将,淮水汤汤”等句,讽刺周幽王荒淫失德。
动作:敲钟
作为动词,指敲击钟的动作,如《诗经·小雅·鼓钟》中“鼓钟将将”即描述钟声铿锵。
乐器组合:鼓与钟
作为名词,指两种古代礼乐器——鼓和钟的组合,常用于祭祀或典礼。例如《淮南子·本经训》提到“雷鸣之声,可以鼓钟写也”,苏轼《大别方丈铭》中亦提及“与其鼓钟”。
山名
指《山海经·中山经》中的“鼓钟之山”,传为古代帝王宴请众神之地。
官职
古代掌管鼓钟的官吏,见于金文记载,与巫、史等职并列。
总结
“鼓钟”既可指具体事物(乐器、山名),也可表示动作或官职,需结合文本语境判断。其最经典的引用来自《诗经》,后人多以此典喻指礼乐教化或讽谏之思。建议参考《诗经》原文及《山海经》等典籍获取更完整信息。
白色油变狱丙部逋堕春晖翠茸大块头单究登途蚪蝌富国裕民干舆钩针怀塼花圈麾召虎口活字本疆禺椒繁儌讦吉他酒地花天俊厨顾及快谈窥筒楞劲量才理发陵宇龙拏虎掷卢沟桥绿茵茵漫指濔迆木函南北宅怒心矉頞婆嫂船气局请客三魂沙坑圣旦舍字师禁石心书典送子天王图太始迢嶢体量同功一体晚歇伟绩丰功无头衔酷小帖霞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