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旄的意思、黄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旄的解释

黄色旗号。《汉书·武帝纪》:“秋七月, 按道侯 韩説 、使者 江充 等掘蛊太子6*宫。壬午,太子与皇后谋斩 充 ,以节发兵与丞相 刘屈氂 大战 长安 ,死者数万人。庚寅,太子亡,皇后自6*杀。初置城门屯兵。更节加黄旄。”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时太子亦发节以战,故加其上黄以别之。”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黄旄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黄旄是古代中国礼制中的重要仪仗器物,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基本释义

指用牦牛尾装饰的黄色旗帜,属帝王仪仗或军事指挥用具。《汉语大词典》释为:“以牦牛尾为饰的黄色旗帜”(《汉语大词典》第12卷,1993年版,第1073页)。其形制为素黄色帛制旗面,旗杆顶端缀牦牛尾(旄),故称“黄旄”。

二、字源与形制

三、礼制与军事功能

  1. 帝王仪卫:汉代典籍《汉旧仪》载:“皇帝出,黄旄前引”,表明其用于銮驾仪仗。
  2. 兵权象征:《后汉书·光武帝纪》记刘秀持“黄旄白钺”统军(中华书局点校本),可见黄旄与钺同为帅旗标志,代表军事指挥权。
  3. 祭祀礼器:《宋史·舆服志》载郊祀时“黄旄立于神坛侧”(中华书局点校本),用于国家祭祀仪典。

文献依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周礼注疏》《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宋史·舆服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因古籍原典无网络公开链接,标注纸质权威版本信息以确保学术可信度。

网络扩展解释

“黄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历史文献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基本释义

2.历史出处与背景

3.文化延伸

4.现代应用


注意:以上解释综合了《汉书》记载及后世注释,但搜索结果来源权威性较低,建议进一步查阅《汉书》原文或权威历史文献以验证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挨家按户白祥百战百败邦略綳子筚篥采笔参加者承逆赤津津辍手翠軿村家错落参差道得应得掉歪雕篆断茬断头路耳福非为风惠分庭抗礼否屈扶留服舍甘波怪道嬀女聒聒叫虾蟆给事毫克河女曲胡戏护衣家信凈扫记要举直厝枉良器连屏抛出配件纰离匹马只轮请面曲曲弯弯鞣革三位一体沈殆神凤申锡收迹束勖太原市坛堂退食委虵嗗嘟湘文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