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雀鼠耗的意思、雀鼠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雀鼠耗的解释

《梁书·张率传》:“在 新安 ,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 吴宅 ,既至,遂耗太半。 率 问其故,答曰:‘雀鼠耗也。’ 率 笑而言曰:‘壮哉雀鼠!’”后以指正税外加征之粮。《新五代史·汉臣传·王章》:“往时民租一石输二升为‘雀鼠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雀鼠耗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中的一项附加税目,指官府在征收、储存或运输粮食过程中,为弥补雀鸟、鼠类等造成的损耗而额外加征的税额。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一、本义与制度背景

“雀鼠耗”字面指粮食被麻雀、老鼠啃食造成的自然损耗。古代仓储技术有限,粮食在官仓存储或漕运途中易遭虫鼠鸟雀侵蚀。为填补这部分损失,官府在正税(如田赋)外按比例加征“耗米”,其中专为抵补雀鼠之损的部分即称“雀鼠耗”。此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唐律疏议》中已有对官仓损耗赔偿的规定,宋代后逐渐形成固定附加税。

二、历史实践与演变

  1. 征收比例

    五代后周显德年间(954–959年)规定,每纳田赋一石,加征“雀鼠耗”二斗(即20%)。宋代因袭此制,但税率时有调整,如部分地区按“每石一斗”征收(10%)。

  2. 功能异化

    实际执行中,“雀鼠耗”常成为官吏盘剥的手段。名义上抵补损耗,实则远超实际损失,演变为变相赋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曾批判此类“耗米”加重民负。

  3. 制度终结

    明代推行“一条鞭法”后,部分耗羡归入正税征收。清雍正年间“火耗归公”改革,将各类损耗银统一管理,“雀鼠耗”作为独立税目逐渐消亡。

三、字源与文化关联

参见

(注: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书或“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等可信数据库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雀鼠耗”是一个历史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本义溯源

源自《梁书·张率传》记载:南朝官员张率发现运粮损耗过半,家僮解释为「雀鼠耗」,即粮食被麻雀和老鼠偷食造成的损失。后演变为古代正税之外的附加税名目,官府以仓储损耗为由额外征收粮食。如五代后汉时期,明确规定每石粮食加征二升作为雀鼠耗。

二、历史演变

  1. 征收依据:以仓储过程中自然损耗(雀鼠啃食、运输损失等)为名目
  2. 征收比例:五代时期达到每石加征二升(即2%税率)
  3. 社会影响:成为官吏盘剥百姓的手段,如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相关案例

三、文化延伸

该词衍生出两重引申含义:

  1. 隐喻贪腐:如指出,民间「撵虚耗」习俗包含驱赶贪官污吏(仓廪硕鼠)的象征意义
  2. 成语比喻:现代词典收录为成语,喻指「微小利益的争夺」(如雀鼠相争)

四、学术争议点

部分学者认为「耗」本指粮食水分蒸发损耗,后期与「鼠耗」概念混合,成为复合型附加税名目(可参考《新五代史》等史料)。

建议延伸:若需了解具体朝代征收标准或相关文学典故,可查阅《梁书》《石林燕语》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平八衢悖悔才兼文武孱懦蝉韵钞骑赤坂怆天呼地娥陵氏翻着韤废语讽世高胡广谋从众诡观桂荼寒腊恨海洪名滑鸠荒惑翬锦孑弦羁离警唱惊悦纠擿狙狂钜丽烂饮离错六寝柳营笼丛媒妇没完没了岷蜀闝宿匹乐羌管搴陟丧煞盛筵易散神用屎桶螫蝎手熟水师素膳搯膺铁片同心一意退热外此委过于人温黁抆饰咸涩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