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ysteria]∶错乱
失魂狂乱
(2) [tumultuous]∶昏乱
狂乱的心情
(3) [vehemently]∶猛烈而纷乱
风大了,路旁的高粱狂乱地摇摆着
(1).胡作非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昌邑王 贺 嗣位,狂乱失道。 光 废之。” ********* 《中国的责任》:“他们都痛恨他们军阀的狂乱行动。”
(2).指胡作非为者。 宋 苏辙 《历代论四·宋文帝》:“自谓废狂乱以安社禝,不以贼遗君父,无负於国矣。”
(3).昏乱;错乱。 汉 王充 《论衡·效力》:“失魂狂乱,遂至气絶。”《元典章·吏部六·儒吏》:“神情恍惚,口内常有涎沫,举动狂乱,举人语言不依问答。” 巴金 《雨》五:“‘那是不可能的!’他终于狂乱地吐出了这句话。”
(4).猛烈而无序。 刘白羽 《石油英雄之歌》:“二吋粗的钢丝绳在暴风中象钢鞭一样狂乱地抽打。” 峻青 《黎明的河边》二:“风大了,路旁的高粱狂乱地摇摆着。”
“狂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四个层面综合解析:
行为层面
指狂妄昏昧、胡作非为,常用于描述违背常理或道德规范的行为。例如《汉书》记载昌邑王“狂乱失道”,邹韬奋在文中也提到“军阀的狂乱行动”。
精神状态
表示疯狂失去理智或精神错乱,如《论衡》中“失魂狂乱,遂至气绝”,或形容情绪失控的“狂乱的心情”。
自然现象描述
用于表现猛烈而无序的状态,例如“狂风使高粱狂乱摇摆”,或闪电划破夜空时“狂乱的禾苗”。
文学与日常用法
在语境中可表达极端的情感或场景,如“甜蜜而狂乱的梦境”,或形容光阴“急促而狂乱”的流逝。
补充说明:该词在不同语境中侧重不同,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古籍中多用于批判性描述(如昏君暴行),现代用法则扩展至情感、自然现象等抽象表达。
《狂乱》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情绪、行为或状态失去了控制,变得异常混乱、疯狂或无序。当一个人失去理智、丧失自我控制时,就可以用狂乱来形容。
《狂乱》这个词的部首是犬 (quǎn),拆分的笔画是12画。
《狂乱》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庄子·逍遥游》一书中出现了“智狂乱之真”这句话,意思是智慧的狂乱是真正的自由。从此,狂乱一词被用来形容超越常规、跳脱束缚的状态。
《狂乱》的繁体字是「狂亂」。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狂乱的「狂」字写作「犬羊从会貝」,意味着狂热和狂野;而「乱」字写作「乙夕方」,意味着混乱和无序。
1. 他失恋后变得狂乱,整天不顾一切地追逐快乐。
2. 战争导致了社会的狂乱和人们的恐慌。
3. 喧闹的城市使我的思绪变得狂乱,我渴望逃离这个喧嚣的世界。
狂暴、狂喜、狂妄、疯狂、狂躁、狂怒、狂欢
疯狂、混乱、躁动、狂野、疯狷
冷静、有序、理性、井然、清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