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对簿的意思、对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对簿的解释

[confront the accused with his accuser] 受审问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对簿公堂

详细解释

受审。簿,狱辞的文书,犹今之起诉状。受审时据状核对事实,故称对簿。《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 广 之幕府对簿。”《明史·邓子龙传》:“ 子龙 方对簿,巡抚 吴定 请立功自赎,帝许之。”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忆君縲紲中,恶鬭五秋冬。对簿仅一字,投降私害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对簿”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二、详细解释

  1. 法律场景:指在法庭上依据文书陈述事实并接受审问,如《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2. 引申用法:现多用于形容双方在正式场合(如法庭)激烈争辩,例如“对簿公堂”。

三、使用要点

四、常见误区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司法术语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史记》相关记载或现代法律文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对簿 - 探索其意义、构成和用法

对簿(duì bó)是一个汉字词组,下面我们将探索其意义、构成和用法,以及相关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意义:

对簿是指以书面形式呈交证据,双方对证据进行辩论和对质。它常用于法律领域,表示双方在法庭上提供证据并辩论、对质的过程。

构成:

对簿由两个部分组成,包括“对”和“簿”。

“对”作为一个部首,表示双方或者对立的意思,并且它的笔画数为四。

“簿”是一个独立的汉字,表示记录、册子的意思。它的构造由“⺮”和“八”组成,笔画数为十一。

来源:

“对簿”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中国古代法律程序中的一个概念。当时在举证的过程中,双方会以簿子记录证据,供对簿论驳之用。现今,这个词在法庭上仍然广泛使用。

繁体:

对簿的繁体字为「對簿」,保留了「簿」字的完整形态,仅在「对」字中的「寸」部下方增加了一个「尸」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法中,对簿通常用篆书体来书写。篆书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字体之一,由直线和弯曲的线条构成。以下是对簿在篆书中的写法:

   

例句:

法庭上,原告和被告准备充分,双方对簿公堂。

组词:

对簿公堂、对簿峙证、对簿扬眉等。

近义词:

辩论、辩驳、对质。

反义词:

和解、调解、协商。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请随时提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裱卷冰场并线博茨瓦纳不穷残剥楮实珰琅典重第三第秩洞贯短歌行風母风清敷化俘累附同戆拙监理员脚鸭子佳倩跽拜截翦津费急飕飕旧我聚义克当矻狼忙列功覆过猎鹿人列趄列树六情鲁姑弃子落拓美才没死活苶靡辟摽签记球子菊曲阿桡折人中热窝搔掐闪光灯诗稿属卢谈吐生风天桥窕窕铜梁突冲未入五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