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汉书·律历志上》:“乃定东西,立晷仪,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於四方,举终以定朔晦分至,躔离弦望。”《后汉书·律历志中》:“自古及今,圣帝明王,莫不取言於 羲和 、 常占 之官,定精微於晷仪,正众疑,祕藏中书,改行四分之原。”
晷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日影以确定时间的仪器,属于早期天文计时工具的一种。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晷仪通过观测太阳投射的物体影子长度或方位变化来测定时间。其名称中的“晷”指日影,“仪”表示测量工具,合称即“测日影之器”。
历史与功能
作为最早的计时仪器之一,晷仪常与圭表、日晷并称为“太阳钟”。据《汉书·律历志》记载,晷仪曾用于确定方位、推算节气,并辅助天文观测如二十八宿的位置追踪。
结构与应用场景
晷仪通常包含垂直的晷表(标杆)和水平的晷面(刻度盘),通过晷表投影在晷面上的位置判断时刻。古代官方机构(如钦天监)广泛使用此类仪器制定历法、校准漏刻等。
相关延伸词汇
晷仪体现了古代天文学与计时学的紧密关联,其原理为后世更精确的计时工具奠定了基础。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形制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
晷仪(gǔi yí)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用来测定太阳时和太阳纬度的测量仪器。它主要用于确定时间和掌握季节的变化。
晷仪的拆分部首是曰,它的笔画数为7画。
晷仪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天文观测。晷原本指的是太阳在天空中的影子所显现的刻度,而仪则代表仪器。在繁体字中,晷仪的写法为「晷儀」。
在古代,晷仪的汉字写法存在变体。一种常见形式是「晷儀」,也有使用「晷矢」或「晷尺」的写法。这些不同的写法都是为了描述测量时间和太阳位置的观测仪器。
1. 他使用晷仪测量太阳的位置。
2. 通过晷仪的观测,我们可以准确确定时间。
晷仪的相关词汇有:
- 时间晷:根据太阳的影子测量时刻的仪器。
- 日晷:利用太阳投下的影子来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 定时器:用于测量和指示时间的装置。
晷仪的近义词是“日晷”,反义词则是“人造计时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