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禁的意思、冒禁的详细解释
冒禁的解释
违犯禁令。《晋书·王敦传》:“太子迁 许昌 ,詔东宫官属不得送。 敦 ……冒禁於路侧望拜流涕。”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其人凶悍,喜为盗贼,犯上冒禁,不畏诛杀。”
词语分解
- 冒的解释 冒 à 向外透或往上升:冒烟(.烟往上升;.发怒)。冒汗。冒尖。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冒雨。冒险。冒死。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冒失。冒昧。冒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 用假的充当真
- 禁的解释 禁 ī 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 忍耐,制止:不禁笑起来。 禁 ì ㄐㄧㄣˋ 不许,制止:禁止。禁绝。禁书。禁令。禁赌。禁欲。禁锢。情不自禁。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犯禁。违
专业解析
"冒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不顾禁令或触犯禁令。以下从权威辞书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 冒
《说文解字》释为"冡(蒙)而前也",本义指"覆盖",引申为"不顾危险或阻碍行事"(如"冒险")。在"冒禁"中取"触犯、冲撞"之义 。
- 禁
《说文解字》:"吉凶之忌也",本指禁忌,后扩展为"法令或习俗所不允许的事"(如"禁令") 。
二、合成词释义
冒禁
- 基本义:公然违反禁令或律法。
- 引申义:敢于突破常规约束,含一定冒险性。
权威出处: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违犯禁令",并引《汉书·食货志下》例证:"民摇手触禁,不得耕桑"(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禁令,无法耕作) 。
三、古籍用例
《汉书·王嘉传》载:
"骄僭罔冒禁",指权贵骄纵逾越本分,公然藐视律法禁令 。
此处"冒禁"凸显对权威禁令的公开挑战,带有强烈贬义色彩。
四、现代使用场景
虽属文言词汇,但可见于历史文献分析或仿古语境中,如:
- 描述古代商人走私盐铁为"冒禁贩鬻";
- 引申批评突破道德底线行为:"冒禁牟利"。
参考资料: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5卷页328。
- 《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卷八十六《王嘉传》。
网络扩展解释
“冒禁”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ào jìn,其核心含义是违犯禁令,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含义:指故意违反既定的法令、规定或禁忌。例如《晋书·王敦传》中记载王敦在太子被迁时“冒禁于路侧望拜流涕”,即不顾禁令送行。
- 词性:动词性短语,多用于描述行为。
二、字义分解
- 冒(mào):
- 本义为“向外透出”(如冒烟),引申为“不顾危险或规定”(如冒险、冒死)。
- 在“冒禁”中取“触犯、冒犯”之意。
- 禁(jìn):
三、历史用例与语境
- 《晋书·王敦传》:太子迁都时,官员被禁止送行,但王敦仍“冒禁”前往,表达忠诚与悲痛。
- 《鸡肋编》(宋代):描述某些人“犯上冒禁,不畏诛杀”,强调其凶悍与藐视法令的特点。
四、同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触禁、犯禁、违令。
- 反义词:遵令、守禁、奉法。
五、使用注意
- 现代应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
- 权威来源: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晋书》等典籍。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可查阅《晋书》或宋代《鸡肋编》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爱藉橙黄乘虚而入痴儿騃子畴咨之忧词因大羹玄酒氹子堆垜场多瑙河分床同梦风绩各白世人宫掖缑蒯关圣诡间皇穹宇俭苦郊赠解鬭金鞴击石拊石卷头语军赋镰采灵阃浏栗礼献眊眊没心灭抑明廷縻系磨擦难缠蹑武狃习篷舟披文泼墨千里眼衾材磬管轻举远游屈侯蕤宾山贡善毁删简渗合市舶司通时滃滃翳翳无家无室乌漆香乾嫌间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