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丁炉的意思、马丁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丁炉的解释

平炉。 法国 工程师 马丁 (PierreMartin)首先奠定了平炉炼钢法的基础,因而得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马丁炉(平炉)是19世纪中期发明的一种大型炼钢设备,通过反射炉原理将生铁和废钢熔炼成钢水。其名称源于法语“Martin”(音译“马丁”)及炉型特征,中文定名兼顾音译与功能描述。以下从技术原理、历史沿革及中文定义三方面详解:


一、技术定义与工作原理

马丁炉属于蓄热式反射炉,以煤气或重油为燃料,通过预热空气和煤气在熔池上方燃烧产生高温(约1700℃),使炉内生铁、废钢及铁矿氧化熔炼成钢水。其核心特征包括:

  1. 蓄热室设计:利用耐火砖蓄热体回收废气热量,预热助燃空气,提升热效率。
  2. 碱性炉衬:采用镁砖或白云石炉衬,可脱除磷硫杂质,适应高磷铁矿冶炼。
  3. 熔炼周期长:单炉冶炼需6-8小时,适合大规模生产碳素钢及低合金钢。

来源:中国冶金学会《钢铁冶金技术发展史》


二、名称由来与中文释义

“马丁炉”为音意结合译名:

来源:《汉语科技名词溯源》(科学出版社,2009)


三、历史地位与中国应用

马丁炉技术于1890年引入中国,汉阳铁厂建成首座30吨平炉,推动近代钢铁工业起步。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平炉钢产量占比超40%,后因效率低于转炉逐渐淘汰。其核心贡献包括:

来源:《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钢铁卷》(中华书局,1995)


四、权威词典释义

《辞海》(第七版)定义:

马丁炉:即平炉。炉体呈平槽形,借蓄热室预热空气和煤气,熔炼生铁和废钢成钢的反射炉。因法国P.É.马丁首先使用而得名。

来源:《辞海》网络版

网络扩展解释

马丁炉是工业炼钢中使用的关键设备,其核心解释如下:

1. 定义与别名 马丁炉即平炉,由法国冶金家皮埃尔·马丁(Pierre Martin)于1865年与德国西门子兄弟合作发明,因此也被称为“西门子-马丁炉”。名称中的“马丁”直接来源于发明者姓氏。

2. 技术原理 该设备采用反射炉结构,通过西门子兄弟研发的储热器实现高温控制,首次成功将生铁与熟铁混合炼钢。其核心特点是利用往复式炉排传动系统,精准调节燃烧效率,保障钢水质量。

3. 历史地位 作为19世纪中后期主流的炼钢技术,马丁炉推动了钢铁工业化生产,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被转炉和电炉取代。英国早期钢铁工业曾大量采用该设备,如20吨马丁炉的报价在30万英镑左右。

注意:部分低权威性网页将“马丁炉”误释为形容坚韧精神的成语,此解释与工业术语无关,需注意语境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挨磨编配超今絶古尘劫赤诚相待持衡拥璇锤击瓷铛词犯蹙额毳幕单极诞计倒伏大遇抵玑踶齧马顿逗讹称恶衣薄食发光漆高睨钩鎌古涩翰蔽黑漆漆荷塘月色攉铜謇谔进扫戟气酒底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几于军容罗伞梦梓闷絶庙庖媻跚霈恩僻县牵羊担酒启蕃阮郎迷三年五载神箭势如破竹收军霜峰漱墨摊铺天下王建往烈袜统韦庄瞎混贤侯先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