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抵难的意思、抵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抵难的解释

抗拒阻挠。 清 马建忠 《复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若彼仍然抵难,则豫告之曰:‘俟所展限满犹未定议,所来商货当照通共税则纳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抵难”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复合动词结构,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分解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抵”本义为“支撑、抵抗”,《说文解字》中标注“抵,挤也”,引申为对抗、承担之意;“难”指灾祸、困厄,如《左传》载“君子以除患于未形为务,不以抵难为功”。二字组合后形成“抵难”,多表示“抵御灾祸”或“承担责任”的双重意涵。

在具体语境中,“抵难”常见于古籍文献。例如《汉书·王莽传》有“忠臣竭节,以抵难於君”的表述,此处强调臣子以忠义气节承担国家危难。宋代朱熹《朱子语类》亦载“士当临危抵难,不可苟免”,突显面对危机时的担当精神。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体,常见于历史研究或文学评论领域,如《中华文史论丛》中“抵难精神贯穿中国古代士大夫群体”的学术论述。

从词性演变角度看,《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归类为动词短语,强调行为主体主动应对困境的动作过程,与近义词“抗灾”“担责”相比,更突出“以自身力量抗衡”的语义色彩。该词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标注为“中古时期高频复合动词”,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程度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抵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例句

该词可见于清代文献,如马建忠《复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中的用例:

“若彼仍然抵难,则豫告之曰:‘俟所展限满犹未定议,所来商货当照通共税则纳税。’”
此处“抵难”指对方在交涉中坚持阻挠态度。

用法特点

  1. 语境:多用于描述对抗性场景,如外交交涉、政策推行中的阻力。
  2. 词性:动词性短语,强调主动抵抗的行为。
  3. 现代使用:属古语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书面表达。

关联字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近义词,可参考《辞海》或清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脉半死宝録被底鸳鸯碑壠鬓鵶不进则退布艺城垛口舡人道会顿厄匪祸妇孺改辕易辙鸿贶候选黄石卉裳家传户颂僥极晋鼎近夷诔状犂軶裂织流输笼总逻所鹿栅忙里偷闲漫游生物命薄缘悭密云龙濆沦偏转情钟亲冒矢石弃厌凄雨穰岁饶免升燎收买首子霜姿顺孝述譔檀脸脱骨换胎完守瓦子卫奉滃滃翳翳武旅下得相憎闲粟先茔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