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ttee] 绑腿,以窄布条缠绕小腿部裤腿外边,由踝至膝,或用皮革裹住,并用卡子或带子固定的东西
(1).即膝裤。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十四章第七节:“南方妇女扎裤脚管者不多,到了寒冷时,用装有棉花的直筒式的裹腿(考究的用锦绣)包裹于小腿部分,上有二带系于胫上,在裤子之内覆及足背,也叫做‘膝裤’。”参见“ 膝裤 ”。
(2).缠在裤子外边小腿部分的布条,士兵行军时常用以保护腿部并使步履轻便有劲。 吴组缃 《山洪》二一:“这一天过的是 安徽 队伍,士兵们灰布棉军衣,皮带裹腿都齐整。” 艾芜 《还乡记》:“随便一看,正像一个普通的兵士,穿着短裤,草鞋,脚杆上缠着黄色的裹腿。” 沉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汉望都壁画伍佰八人》:“伍佰著行縢。行縢古称‘邪幅’,即今‘裹腿’或‘绑腿’。”
“裹腿”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词典来源(如沪江在线词典、查字典)。
裹腿是指用细布或绒布包裹住腿部的行为。它既可以是为了防寒保暖,也可以是为了保护腿部受伤部位的治疗和恢复。
“裹腿”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
裹(guǒ): 部首衣,总笔画数十一;康熙字典编码:1620.090。
腿(tuǐ): 部首月,总笔画数十七;康熙字典编码:1301.280。
“裹腿”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会用细布或绒布将腿部包裹起来,以保暖或治疗伤势。在繁体中,裹腿的写法为「裹脢」。
在古代,裹腿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古时候的写法为「裹脢」,其中「脢」是对应现代汉字「腿」的一个古字形。
1. 寒冬时节,人们常常会裹腿以保暖。
2. 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后,会用绷带裹腿来进行治疗。
1. 裹胸:用绷带或束衣等将胸部包裹起来。
2. 裹腹:将腹部用绷带或绒布包裹起来,以达到保护或塑形的目的。
1. 包腿:与裹腿意义相近,指用细布或绒布将腿部包裹起来。
2. 缠腿:与裹腿意义相同,指用细布或绒布将腿部缠绕起来。
1. 裸腿:指腿部没有任何遮盖物。
2. 解腿:指解开腿部的包裹。
膘胶晨缨楚王神出围慈鸦呆呆担迟不担错黨甲渎嫚方家法音锋鍉符传頫仰苟苟騧駠顾諟皓皛黑练虹草后舞环珓环邻家下极祸禁攻寝兵倔头隽巧课实邋邋略通连二灶吏目丽正面果子内姓牛性弄痴畔约破闲桥楼裘马轻肥却回区公所仁明三齐上戊上蒸下报绍衣审实食用肃拜太史觍然天统跳脱通谒丸墨文君垆咸陟